Quantcast
Channel: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Viewing all 106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快訊] 徐佳鈿醫師團隊,以機器學習預測糖尿病患者急進性腎病風險之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刊登!

$
0
0

 

 

獎狀2

 

 

文章介紹

 

本研究建立一個 6 個月的機器學習預測模型,用於預測第二型糖尿病成人患者,初始估計腎小球過濾率(eGFR)≥ 60 mL/min/1.73 m2 的急進性腎臟疾病風險和對腎臟科的轉診需求。

 

徐佳鈿醫師團隊從電子病歷中提取患者和醫療特徵,並將病例分為訓練 / 驗證和測試數據集,根據三種演算法 logistic regression、random fore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 開發和驗證模型。團隊還使用軟投票分類器(soft voting classifier)的集成方法來分類轉診組。

 

結果發現 XGBoost 模型在轉診組中具有更高的準確性和相對較高的精度,但 logistic regression 與 random forest 模型具有更高的召回率。集成投票分類器在準確性、AUROC 和轉診組中的召回率方面相對較高,優於其他三種模型。團隊還發現更明確的目標定義可以提高模型的性能。

 

機器學習類的論文,標準做法就是像這樣,分成訓練跟驗證,並且試著去建立一個模型,預測一件之前並不好預測的事情。作習慣臨床研究的人,比較熟悉 logistic regression,但機器學習因為可用的參數變化更為複雜,往往能輕易超越 regression 所能到達的境界。

 

 

恭喜徐醫師!

 

 

最新活動

 

 

期刊介紹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IJERPH)創刊於 2004 年,出版商為根基於瑞士的 Multidisciplinary Digital Publishing Institute(MDPI)。

 

IJERPH 於 2021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4.614,同時被 SCIE 與 SSCI 收錄。

 

SCIE 方面,Environment Sciences 領域排名為 Q2(100/279) 期刊,在 Public, Environment & Occupation Health 領域排名為 Q2(71/210) 期刊。

 

SSCI 方面, Public,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Health 領域排名為 Q1(45/182)。

 

值得一提的是,新思惟資深校友柳瑞明醫師獲邀進入 IJERPH 的 editorial board!協助期刊決定泌尿學、大數據、流病相關領域的論文。更酷的是,在官網上直接附上的網站連結,就是柳醫師的個人部落格的 CV 頁面,協助投稿者快速認識柳醫師的專長與領域!

 

從新思惟的課程啟蒙後,越來越多的校友,突破困境,論文發表從 0 到 1 之外,也漸漸在各醫院、各學會、國際期刊嶄露頭角!很開心能聽到這些令人敬佩的好消息!

 

 

徐佳鈿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徐佳鈿醫師團隊,以機器學習預測糖尿病患者急進性腎病風險之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2023 / 3 / 5(日)課程滿意度與手寫回饋

$
0
0

 

 

01_20230305_radar

 

 

本課程以發表為導向、實戰作核心,提供最佳的助力,無論是資深研究者,或者新進初學者,都能搬開研究路上的大石,突破學術困境。讓各位學術起飛更為順遂,是我們持續努力的目標!

 

感謝各位給籌備團隊的匿名回饋,各項分數都在 4.82 以上,單堂分數最高達到 4.91 分,謝謝大家的肯定。

 

這次報名的同學們,有以下特色:

 

  • 以醫院服務或訓練的醫師為大宗,主治醫師比例佔 25%,住院醫師比例則為 50%。現況是,在熱門科別,PGY 帶著學術成績應徵住院醫師,機會更大。因此許多醫學生、年輕醫師,選擇在繁忙訓練之餘,學會學術寫作技能。把握機會,拚出 SCI 和升等
  • 至少一篇「第一作者 or 通訊作者」文章的學員佔 33%。根據 2022 年的校友成績統計,課後成功從零起步的同學共 110 位,其中 54 位為住院醫師或實習醫師,佔將近一半為 49%。新思惟運用多年的教學經驗,在課程安排上,考量到個別學員的吸收程度、理解能力,並且兼顧傑出夥伴的實戰需求,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來授課。
  • 老朋友佔 58%,新朋友佔 42%。無論年輕伙伴或是資深朋友,都能在一天之內,融入新思惟節奏,快速掌握學術研究的關鍵要素,是團隊的工作重心,也是課程設計所考量的要素。
  • 年齡標準差 11,平均年齡 36.25 歲,最年長者為 55 歲。課程專為初學者量身規劃,內容易懂好吸收,無論年齡或資歷深淺,均能輕鬆上手。
  • 本次的學員組成:呼吸治療師、助理教授、住院醫師、主治醫師。新思惟的研究課程,協助諸多校友突破困境登上 PubMed,讓文章擺脫菜鳥味,不斷有論文登 PubMed,甚至還有學員從 author 到 reviewer,再到成為 academic editor從專科重考生,到分院小主管……,各個專業領域如藥師物理治療師大學助理教授等傑出校友,也都陸續傳來佳音,期待課後您也能捎來好消息。

 

 

關於內科系的研究課程,歡迎參考我們的《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從統計內容到講師,都是針對內科領域所打造,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內科論文常用的 5 種統計法,一樣會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投稿期刊選擇策略、研究計畫申請、甚至連寫論文的時間規劃安排,通通都有。

 

 

對統合分析,或者個案報告、技術發表、文獻回顧等不同文體有興趣的朋友,我們也有相應的課程喔!主題不同,一樣高品質、一樣好口碑、一樣充實內容!

 

 

來到工作坊上課,不但不會感到無聊疲累,還覺得內容易懂好吸收,好多學員參加論文課程,也對講師上課簡報感到驚喜,為什麼新思惟的簡報跟演講可以如此清楚有效的傳遞知識呢?如果你想知道好簡報的秘訣,歡迎參考以下兩種工作坊。

 

 

關於課後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專屬於新思惟工作坊校友的線上 Office Hour,開辦囉!

 

上過研究課程的歡迎來問研究,上過簡報課程的可詢問簡報問題,上過統合分析課程的歡迎提出統合卡關的地方,上過個人品牌的可問個人品牌。生涯發展問題則不限工作坊課程都可以問。

 

 

以下是參加者們的匿名手寫回饋,每一份鼓勵,都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每一條建議,也將出現在我們的檢討會議,研究如何改進。

 

謝謝您,我們會繼續努力!

 

 

最新活動

 

 

20230305_feedback_01

 

20230305_feedback_02

 

20230305_feedback_03

 

20230305_feedback_04

 

20230305_feedback_05

 

20230305_feedback_06

 

20230305_feedback_07

 

20230305_feedback_08

 

 

最新活動

 

 

The post 2023 / 3 / 5(日)課程滿意度與手寫回饋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2023 / 3 / 5(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陳識方牙醫師、余品劭醫師

$
0
0

 

 

00_Banner_1200x628

 

 

早上大家才剛安裝完統計軟體 MedCalc,到了中午開始實作時,已經有了一些基本概念,再加上老師們的引導,下午 2 點時大家都成功製作出了各種統計圖表,甚至包括 ROC curve 與 survival analysis。

 

現在,讓我們一起看看大家的作品中還有哪些細節可以改善,並頒發兩份特別出色的獎項!

 

 

那些還能建議的細節

 

 

01

 

 

XY 軸文字偏大,但文字方塊內的字型偏小,且不小心將斜體做到等號與數字了。等號的前後記得各加一個空格。

 

 

02

 

 

文字偏小,這可能會使得印在 A4 紙張時會看不見,建議加大。文字方塊中的斜體範圍也延伸到數字去,建議在 p 就好。

 

 

03

 

 

因為畫面已經蠻擁擠,可以去除 grid,閱讀上會更方便。Tick marks 請改朝外,文字方塊的框可以去除,小於的前後可各加一個空格。

 

 

04

 

 

目前出圖的底板偏寬,導致兩組資料之間的差異變緩,P 做成大寫的了。小於的前後請各加一個空格,並將文字與 XY 設計一致化。

 

 

05

 

 

Tick marks 請改朝外。Y 軸的數字過於密集,可能會讓人產生密集恐懼症。建議可以用 200000 為一大格。文字方塊與 XY 軸都可以把文字方大些,並統一風格。

 

 

06

 

 

底圖偏寬,文字偏小,建議可做調整。

 

 

07

 

 

同學使用了 Calibri 這個字體,相對於 Arial 粗體,Calibri 就是好相處,但不夠霸氣,撐起字少的場面就差了那麼一些。

 

 

08

 

 

同學多用了彩色,但其實這個設計可能是不必要的,他與原本的點線粗細等設計重複功能,且並沒有特定的選色原因。參考線的紅色也是一樣。建議全部改黑也不錯。

 

 

09

 

 

可去除 Solid Guy 字樣。文字的設計可統一,XY 軸的 minor tick marks 設計也可統一。

 

真不容易吧,雖然只是統計圖表,但很多的細節都需要我們去做調整,才能得到讓人一眼就喜歡的稿件。但這一切都值得。

 

以下欣賞兩位得獎同學的傑出作品。

 

 

陳識方牙醫師

 

 

11

 

 

陳識方牙醫師的作品,整體的穩定度相當好,以這張來說,字體的大小整體一致,雖然略小,但大致上是在可接受範圍的下限,沒有問題。如果可能,文字再更大一點會更好。不過目前的狀況已經很不錯。

 

 

12

 

 

很不錯,沒什麼特別要建議的。之所以會建議文字要大些,是因為這些圖片最終印在 A4 上,可能都只有 4 公分高,太小的字,辨識度會變差。而且考量到審閱者可能都是該領域的中生代人物,或許也遇到眼睛調節力開始下降的 40 歲,對他們友善,也是對我們的稿件命運友善。

 

 

13

 

14

 

15

 

 

三張套圖作得很好,仔細看,XY 軸的位置、刻度、大小,完全一樣,可以讓讀者快速的認知到整體的分佈狀態。

 

 

16

 

17

 

 

ROC 組圖也是一模一樣的 XY 軸,相當不容易。

 

 

18

 

 

最後的生存曲線,畫得也很好,標示與線的順序一致,非常棒。

 

恭喜陳醫師!

 

 

余品劭醫師

 

 

21

 

 

余品劭醫師的作品,相當穩定,所選擇的文字大小,也是在可接受範圍的下限,猜想這是因為同學們都很年輕,加上作圖時,圖片近在眼前,沒感覺到如果印到紙上的大小,可能會讓辨識度下降。日後可以試試看,實際排到類似論文單張圖的大小並印出來,就能更有感覺。

 

 

22

 

 

很不錯的三組比較,文字在整套圖的設定都相當穩定!

 

 

23

 

24

 

25

 

 

套圖三張,XY 軸完全一致,座標不動如山,讓裡頭的數據分佈,更容易令人理解。

 

 

26

 

27

 

 

ROC 曲線圖,相當好,在位置上都一致。

 

 

28

 

 

生存曲線也很不錯,沒有問題。

 

恭喜余醫師!

 

 

最新活動

 

 

The post 2023 / 3 / 5(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陳識方牙醫師、余品劭醫師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葉大全醫師團隊,刺激左腦額頂葉間對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功能連結研究,獲 Biomedicines 刊登!

$
0
0

 

 

獎狀2

 

 

文章介紹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見負面症狀,例如情感不穩、思考障礙等,研究發現他們的大腦靜息狀態下的 theta 波功能連接較高。

 

葉醫師與其團隊,近期研究使用腦部交替電流刺激技術,進行 theta 波同步調節,使患者負面症狀減輕。這次研究進一步假設,可以透過這種技術調節整個 theta 波的大規模網絡連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狀。

 

研究採用了雙盲、對照實驗的方式,分別對 18 名患者進行 theta 波刺激和對照虛假刺激,每日進行兩次刺激,每次 20 分鐘,持續五天。研究採用了電生理學和大腦成像技術,分析了參與者在刺激前後和一周後的大腦活動情況,發現 theta 波同步調節能顯著降低右半球後扣帶迴與海馬旁迴的大腦區域之間的功能連接。

 

此外,這種治療對負面症狀改善有一定的幫助,但改善效果在一周後並未持續。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這種治療對患者的長期效果,以及如何更好地應用這種技術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狀。

 

葉大全醫師團隊這篇研究,有助於發現同相磁場刺激(in-phase theta-tACS)能夠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負面症狀,可能與減低右半球後扣帶迴和海馬旁迴之間的落後相位同步有關,對於發展更有效的治療精神分裂症方法,以及更深入了解病理生理學方面有所幫助。

 

 

恭喜葉醫師!

 

 

臨床研究 / 論文寫作

 

 

期刊介紹

 

Biomedicines 創刊於 2013 年,2021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4.757,在 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領域排名為 Q2(121/295) 期刊,在 Medicine, Research & Experimental 領域排名為 Q2(62/139) 期刊。

 

 

葉大全醫師與新思惟

 

 

 

臨床研究 / 論文寫作

 

 

The post [快訊] 葉大全醫師團隊,刺激左腦額頂葉間對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功能連結研究,獲 Biomedicines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2023 / 3 / 5(日)課程照片記錄

$
0
0

 

 

00_FB_innovarad_20230305_CLIP_0397

 

 

隨著時代進步,我們的課程也不斷調整與更新,除了於改款時添入更豐富的實戰內容,以「發表第一篇 SCI 論文」為目標,協助同學在研究路上遇到問題能應對如流,更在人工智慧興起的現今,分享講師如何將 AI 運用於寫作,減少起步困難,提升寫作效率。

 

課程提供新手起步相當多的概念及工具。

 

這門課提供系統化學習,由三位講者分享第一手的實戰經驗,從論文怎麼寫作、reviewer 怎麼審稿、revision 怎麼回應,到臨床研究如何建立自己的資料庫,以初學者最容易起家的方式,帶領各位突破研究路上的層層關卡,朝發表自己的論文前進。

 

之前在網路上追蹤新思惟非常久,但始終沒有報名,研究進度非常緩慢,一直花時間嘗試,從失敗中學習。來到新思惟上課後,覺得老師們針對自己的困難一一解答,在統計製圖及撰寫文章解惑都有進一步了解,覺得獲益良多!

 

不講高深理論,以發表為導向、從應用切入統計,無論您是否有寫作發表經驗,都能透過一日工作坊,快速掌握學術發表的關鍵要素,在研究路上避開「一犯錯就被退稿」的地雷。尤其從投稿者到審稿者的角度來分析,透過講師內化整理成經驗教學,是絕無僅有的寶貴經驗。

 

課程拳拳到肉,是直接用得上的!研究生在心臟力快衰竭時,有幸補上一劑強心針,也藉由課程的探照燈,照散眼前令人迷茫的十里霧,值班隔天上課仍然精神抖擻。碩士論文,起飛吧!!

 

新思惟的招牌經典課程《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課程規劃涵蓋文章怎麼寫、稿件如何規劃、當代期刊選擇策略、研究計畫申請、寫不出來的問題診斷;統計則是以符合常態分佈的檢定方法,適合收案量大的。開課至今廣獲好評,協助眾多校友突破研究困境,亦是入門好選擇。

 

「我最喜歡新思惟的圖表了,棒到一個無法言喻的地步。再加上蔡校長上課教的精華,使用 MedCalc 做出的表格非常漂亮。上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發現我自己的資料有比較多無母數分析的內容,於是再報名這次的《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兩堂課的內容其實有非常大的不同,建議最好可以兩堂課都學習。  」

 

 

對統合分析,或者個案報告、技術發表、文獻回顧等不同文體有興趣的朋友,我們也有相應的課程喔!主題不同,一樣高品質、一樣好口碑、一樣充實內容!

 

 

來到工作坊上課,不但不會感到無聊疲累,還覺得內容易懂好吸收,為什麼新思惟的簡報跟演講可以如此清楚有效的傳遞知識呢?如果你想知道好簡報的秘訣,歡迎參考以下兩種工作坊。

 

 

自己的臨床做得很好,研究也發展不錯,但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形同透明?期待在這個時代生存得更好,讓自己的專業和成績被看見,網路個人品牌可以幫助你!

 

 

關於課後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專屬於新思惟工作坊校友的線上 Office Hour,開辦囉!課後應用遇到問題,想問問校長的意見嗎?歡迎訂閱電子報,追蹤最新資訊。

 

 

期待未來您也能與我們分享,論文被接受那一刻的喜悅。

 

一起來回味,活動當天的精彩時刻。

 

 

最新活動

 

 

20230305_CLIP_0026

 

20230305_CLIP_0032

 

20230305_CLIP_0051

 

20230305_CLIP_0084

 

20230305_CLIP_0098

 

20230305_CLIP_0107

 

20230305_CLIP_0116

 

20230305_CLIP_0154

 

20230305_CLIP_0214

 

20230305_CLIP_0238

 

20230305_CLIP_0256

 

20230305_CLIP_0271

 

20230305_CLIP_0314

 

20230305_CLIP_0346

 

20230305_CLIP_0352

 

20230305_CLIP_0379

 

20230305_CLIP_0397

 

20230305_CLIP_0418

 

20230305_CLIP_0499

 

20230305_CLIP_0526

 

20230305_CLIP_0533

 

20230305_CLIP_0537

 

20230305_CLIP_0584

 

20230305_CLIP_0598

 

20230305_CLIP_0614

 

20230305_CLIP_0641

 

20230305_CLIP_0649

 

20230305_CLIP_0674

 

20230305_CLIP_0682

 

20230305_CLIP_0711

 

20230305_CLIP_0732

 

20230305_CLIP_0774

 

20230305_CLIP_0808

 

20230305_CLIP_0812

 

20230305_CLIP_0825

 

20230305_CLIP_0837

 

20230305_CLIP_0863

 

20230305_CLIP_0879

 

20230305_CLIP_0892

 

20230305_CLIP_0926

 

 

最新活動

 

 

The post 2023 / 3 / 5(日)課程照片記錄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論文不只是從 0 到 1,甚至每次 revision 都得以被 accept!

$
0
0

 

作者:台中榮總 婦產科 王韶靖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王韶靖醫師團隊,關於第三期子宮內膜癌使用不同術後治療之預後差異研究,獲 Frontiers in Oncology 刊登!

 

 

CLIP_20211017_0420

 

 

近年醫院對於臨床醫師的學術成績要求越來越高,連住院醫師也開始逐一盯起研究進度,壓力實在不小。

 

 

課後學會自己跑統計,做研究不求人。

 

一年前第一次參加《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那時手上已有老闆給的題目,當時唯恐自己沒有發表經驗,能力不足,浪費了老闆發想的好題目。回家之後,接連幾天照著課程建議複習數次 MedCalc 的操作,並打鐵趁熱,再花錢買下 MedCalc 的軟體使用權。

 

雖然醫院有配合的統計小組可以協助統計、製表,但在進行回溯性研究時,若 selection criteria 有所更動,不同組別重新定義,或是 cox 回歸分析設定的變項想進行更改時,必須反覆拜託統計小組重新計算、製圖,往來不僅曠日費時,自己也覺得很不好意思。

 

所幸這篇研究需要的統計和圖表,恰好都涵蓋在《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的授課內容中。在蒐集完病人資料後,拿課程手冊按圖索驥,在 MedCalc 上繪出 KM survival curve 的當下,真的覺得很有成就感。

 

 

讓外科系研究初學者,具備寫作、投稿能力。

 

除了繪圖外,我覺得《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是對外科系研究初學者相當合適的入門課程。課程以 reviewer 的角度,告訴我們一份稿件中最重要的四個要點:標題、摘要、圖表、結論,並針對各個部分以範例說明。這幾個部分,在完稿後仍需反覆檢視修正,畢竟在這些環節,幾乎就已經決定文章是否能得到 revision 的機會,還是直接被 reject。

 

針對內文撰寫的部分,課程提供的框架也十分實用,從撰寫的順序(先寫 methods、results,再寫 introduction、discussion),到內文的安排,每一段均有明確要表達的論述主軸,讓人不至於看著空白的文件發怵。對於我們這種研究初心者來說,像是在一份空白 Word 文件中放入架構大綱,只需依循指引,在框內填入內容,便可完成一篇文章的雛形。

 

課程也有針對初學者常犯的寫作錯誤,以實例演示,讓文章盡量避免散發濃濃菜味而被扣到印象分數。

 

再來更不得不提 revision 的部分。雖然當時參與課程,手中尚無收到 revision 的經驗,但慶幸當時有認真做筆記,針對 reviewer 的意見,盡量照單全收,以表格逐點一一回覆。而後來三篇文章的 revision 中,這些建議均有發揮作用,讓每次 revision 後都得以直接被 accept。

 

 

勇於投資自己,論文寫作生涯真的從 0 到 1。

 

在初次上課後,當時課程心得寫下:「從 0 到 1,對於像我們這樣初入研究叢林的初學者而言,可能需要經過一番痛苦的摸索才能一窺蹊徑。路途中若沒有豐富經驗的師長引導,對於研究初萌的熱忱,也可能會在反覆的刪改稿件,和被期刊反覆 reject 中消磨殆盡……」

 

起初想說一天的課程,開銷實在不小,但在文章被成功發表刊登後,真的都值得了。

 

慶幸當時自己有做出決定,信用卡勇敢地刷下去,讓自己的論文寫作生涯,有機會得到一個好的開始,成功發表後,也不再視臨床研究為畏途。

 

謝謝新思惟團隊用心規劃課程,期待下一次精彩的課程分享。

 

 

最新活動

 

 

The post 論文不只是從 0 到 1,甚至每次 revision 都得以被 accept!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參加新思惟課程,是提升論文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
0
0

 

作者:新光醫院 放射科 姜驊 醫師

 

 

01_innovarad_chua_20230305_CLIP_0645

 

 

寫作卡關,那就來一趟新思惟吧!

 

近幾年來,我發現因為學術風氣的改變,許多醫學生在學校時,就會開始努力著手在論文寫作上,帶著論文成績來提高他們的申請夢想科別的機會。

 

如果能夠跟到熱衷於教學的老師,當然可以快速地寫出獲得國際期刊認可的論文。但若相對缺乏資源或未找到合適研究主題,可能會遇到論文生產卡關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參加新思惟課程是解決問題的快速途徑。特別是尚未具備臨床經驗的醫學生,課程重點在於培養寫作技巧,以及提高他們對國際期刊的敏銳度。

 

可以肯定的是,參加這類教學課程,醫學生確實能提高寫作能力,快速獲得成績。講師們在課堂上提供清晰易懂的解釋和範例,以及透過實際操作軟體,讓人更容易理解論文寫作的關鍵。台上的講師都有臨床經驗和豐富的論文寫作經驗,提供如何撰寫出較佳的文章輪廓、基本結構、清晰易懂的邏輯和簡潔有力的論點,避免寫論文的過程中,不斷的踩入前人誤觸無數次的陷阱。

 

 

現場互動實作讓學習速度發揮到極限

 

現場的互動實作,是來新思惟上課的優勢。我們可以現場操作 MedCalc 這種方便有效率的統計軟體,跟著講義一步一步操作,隨時碰到問題就能發問,實際走過一遍,將軟體學習的速度發揮到極限。

 

在新思惟的寫作課程中,我發現最重要的兩點是「實作回饋」和「瞭解期刊運作規則」。互動實作可以學習製圖技巧,而最重要的是,課程最後,都可以獲得講師的回饋,說明可以改進的地方,讓我們避免持續犯錯。回家練習後,講師更會直接針對我們的練習作品,做一對一的講解,讓我們的製圖技巧更加完備。

 

此外,課程相當強調「瞭解期刊運作規則」,通過了解國際期刊的運作模式,知道 reviewer 怎麼審稿、revision 怎麼回應,才能寫出第一眼就被喜歡稿件,讓 reviewer 帶著期待跟正面的心情,去看你的全文。

 

 

新思惟的成績已經說明一切

 

眾多的成績,已經證明,參加新思惟,是提高論文寫作技巧的高效方法。透過寫作經驗豐富講師們,提供架構清晰的寫作方式,我們可以用最直接、最不繞路的方式,提升寫作能力,進而快速在學術和職業生涯中,獲得想要的人生。

 

我自己就是因為我的第一篇論文卡關,想到之前也有上過新思惟的經驗很不錯,於是再來聽聽看講師的意見,沒想到得知了更多更新的寫作方法與技術,並省下了大部分時間。感謝新思惟給我的啟發。

 

 

最新活動

 

 

The post 參加新思惟課程,是提升論文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跟上新思惟腳步,學會用 ChatGPT 寫出母語人士級別的文章!

$
0
0

 

作者:護理界卡關的助理教授

 

 

01_innovarad_20230305_CLIP_0377

 

 

我最喜歡新思惟的圖表了,棒到一個無法言喻的地步。再加上蔡校長上課教的精華,使用 MedCalc 做出的表格非常漂亮。上次上完《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發現我自己的資料有比較多無母數分析的內容,於是再報名這次的《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兩堂課的內容其實有非常大的不同,最好可以兩堂課都學習。

 

 

探索 MedCalc,生物統計不再難懂。

 

非常感謝蔡校長在課程中回答我的問題,教會我如何製作自己需要的圖表。回到家之後,就開始使用 MedCalc 處理自己的資料,同時與 SPSS 做比較,終於摸索出了一些方向,真的是非常開心。我發現 MedCalc 其實非常強大,除了上課學到的,還有很多可以深入探索的功能可以使用。

 

蔡校長整理的生物統計方法非常淺顯易懂,讓我這樣不太擅長統計的人也能勉強上路。不過,由於我收到的個案數通常不多,也很容易形成非常態分佈,因此我一度懷疑是不是一路無母數分析用到底就好了。

 

透過這些課程,不僅學到了生物統計的知識與技巧,也了解到了如何製作出美觀且易懂的圖表。這些技能對於我未來的研究與工作都非常有幫助。

 

 

學術研究路上的困境與突破

 

大多數人在寫論文時,往往會卡在統計這一關。即便找了坊間的統計公司,也未必能夠處理出心中完美的圖表,此時就很容易卡住進度。一旦圖表製作完成,還需要進行文獻查證、材料方法等工作,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討論。但是在新思惟的指導下,我們擁有了獨自進行統計、製圖與寫作的方法,透過不斷練習才能有所進步。

 

其實和一群醫學系天才一起上課時,內心壓力真的很大。他們悟性極高,一樣的東西放在他們面前,可以靜靜地自己完成,互動實作時,覺得自己是最常舉手的那一個,讓我感到十分不好意思。而大部分醫師都希望能夠投到 impact factor 五分以上的期刊,這與我只想投兩三分期刊的心態相比,更讓我感到佩服。

 

如果要給後人一個建議,我認為參加兩個研究工作坊,如果可以密集的一起上課會更棒。先不說什麼,對軟體的熟練度就有差,自己第一次上課實作,在現場還沒辦法做完,這次上課就可以勉強做完全部了。

 

 

研究所學生不知道的細節

 

上次上完課後給老師的回饋中,我非常感謝蔡校長的經驗分享。這次上課的尾聲,醫師們每周平均花在寫作的時間有多少,這樣的數字真的很令人振奮,也讓人更有動力付出,更能靜下心來好好寫作。但不知為何,台灣研究所的風氣卻不像這樣,老師們很少會這樣坦白地告訴學生這些細節,這些枝微末節其實對寫作相當重要。例如英修,老師們在學生面前往往並不會講得很清楚,他們的授課往往隱晦不明,需要學生自行領悟,你要有慧根。

 

我發現新思惟的講師總是走在很前面。上個月上課,新思惟的老師提到了 ChatGPT,而這個月,他們已經摸索出如何使用 ChatGPT 寫出類似母語人士寫的文章。更有趣的是,老師告訴我們文獻查證的部分,ChatGPT 會自己亂寫,真的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

 

現在的醫師非常辛苦,PGY 就需要發表論文,而這在 20 多年前是無法預料的。儘管如此,我仍能在年輕的醫師身上看到很強的衝勁,他們一點也不怕辛苦,這點真的讓我非常佩服。

 

最後,提供給大家一個資訊:MedCalc 有簡體中文的書,可以在蝦皮上購買。

 

 

02_medcalc

 

 

最新活動

 

 

The post 跟上新思惟腳步,學會用 ChatGPT 寫出母語人士級別的文章!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問:不同的觀察者,觀察或測量同一個東西,是否一致,是否可使用 paired t test?

$
0
0

 

 

QA_75

 

 

問:我想知道,我跟另外一位同學測量老鼠的關節腫脹是否有差異,所以我今天測 10 隻老鼠一次,他也今天測這 10 隻老鼠一次。若要比較兩人測量差異,是否使用 paired t test?

 

答:(蔡依橙)

 

這種研究不同的觀察者,觀察或測量同一個東西,是否一致,以及差異多少,有個特別的名稱,叫做 inter-observer variability。統計的話請用 Bland-Altman plot。統計法跟說明如下。

 

 

如果是同一個人,今天量跟明天量有沒有差異,這叫做 intra-observer variability。我剛好做過這樣的研究,可參考這篇的統計法。

 

 

 

上課就送 Office Hour

 

 

The post 問:不同的觀察者,觀察或測量同一個東西,是否一致,是否可使用 paired t test?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王博醫師團隊,對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栓塞膝關節動脈後之症狀和骨髓異常研究,獲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JVIR) 刊登!

$
0
0

 

 

01_JVIR_WangB_04

 

 

文章介紹

 

王博醫師團隊想要探討對於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以栓塞膝關節動脈方式治療,對於改善疼痛和骨髓異常的效果。

 

在這項研究中,共有 20 名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患者參與。所有參與者均接受了膝關節動脈栓塞的治療。治療後,所有患者的疼痛均明顯減少,活動能力也改善了。此外,在治療後 3 個月內,所有患者的骨髓異常也獲得改善。

 

研究團隊沒有發現任何嚴重的併發症或不良反應。膝關節動脈栓塞是一種安全且有效的治療方法,可用來改善膝關節骨關節炎引起的不適和活動能力下降。

 

這項研究對於因膝關節骨關節炎而受到影響的患者非常有幫助,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選擇,可減少使用傳統治療方法所帶來的副作用和風險。另外,這種方法屬於微創手術,可減少手術風險和恢復時間。

 

王博醫師從選定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持續進修耕耘,建立臨床服務與口碑,並同時經營部落格作為個人品牌核心,除了患者逐漸增加,在同業間也有卓著名聲,這次其專業研究登上介入性治療的標竿期刊 JVIR,更是重要的里程碑。

 

 

恭喜王醫師!

 

 

最新活動

 

 

期刊介紹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JVIR) 創刊於 1990 年,為美國的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SIR) 官方期刊,此期刊的 2021 年 impact factor 為 3.682,在 Radiology, Nuclear Medicine, and Medical Imaging 領域的排名為 Q2(57/136),在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領域的排名為 Q2(31/67)。

 

美國有 JVIR,歐洲對應的,則為 CIRSE 發行的 Cardi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CVIR),2021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2.797。美國的 JVIR 與歐洲的 CVIR,都是介入性放射學研究者心目中的重要期刊!

 

 

王博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王博醫師團隊,對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栓塞膝關節動脈後之症狀和骨髓異常研究,獲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JVIR)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有事問校長】ChatGPT 幫忙寫論文,原來有這些實用小技巧!

$
0
0

 

 

 

 

(AI 世代來臨,有許多人已經開始使用 ChatGPT 來寫論文,然而,在加速論文寫作的過程中,你可能一不注意就踩到地雷仍渾然不知。作為資深研究者,蔡校長分享自己的使用經驗,告訴你一些小技巧和細節,讓 AI 成為你論文寫作的利器,順利產出優質的稿件。)

 

 

最近有蠻多同學嘗試開始使用 ChatGPT,去加速自己的論文寫作流程。不過,完全的相信他的話,有時候會產生一些悲劇,所以我們示範一些,我們實際上使用的小技巧。

 

我這裡舉的例子 figure legend,這張圖片我想講的是:「它是一張 CT,病人是因為肚子痛來,右下腹有一個病灶懷疑為 ruptured appendicitis。」我們就把這些文字寫上去,然後我們就可以告訴電腦要做什麼了。

 

在 ChatGPT 打指令,你可以像我一樣使用 Voice Control for ChatGPT:「(口述)給你一段文字……」給它貼上來,他其實馬上就會寫好了。寫好之後,你就可以把這一段,貼回你自己的 Word 上。所以你看像這裡,其實這個應該是標題,單獨的句子應該是這裡,可是你看他把它合併了,那這個我們就要自己稍加修改。

 

那我們來看看他其他地方翻譯得如何,如果你看這樣英文你會被他唬住,你會覺得「哇,寫得好棒喔」,可是 ruptured appendicitis 這裡也有重複一次,因為我自己中文的時候就重複了。

 

如果你前面的初稿,他離完稿的狀態越好,當然他可以翻譯得越好,他等於說是可以把你從想法變成初步可用的英文,這個部分幾乎是自動化幾秒鐘就好,這些文法的錯誤它是基本上不會犯,其實是非常省事的。接下來從這個初步可用英文,變成適合放在稿件上,而且你要押上自己名字的這個過程,你還要再做一次編修。

 

所以最後變成一整篇稿件的時候,我們還是要付出蠻多的心力去調整,這是一個加速的過程,那做一個簡單的示範提供給各位參考。

 

 

最新活動

 

 

The post 【有事問校長】ChatGPT 幫忙寫論文,原來有這些實用小技巧!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施恩潔醫師團隊,關於青光眼手術中使用不同方式給予 mitomycin C 之預後研究,獲 International Ophthalmology 刊登!

$
0
0

 

 

01_IO_ShihEJ_06

 

 

文章介紹

 

青光眼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會造成視力受損和失明。其中小樑切除術(trabeculectomy)是常見的手術方式之一。

 

Mitomycin C(MMC)通常在 trabeculectomy 過程中使用,以防止瘢痕形成並提高手術成功率。

 

研究有 60 名接受 trabeculectomy 手術並使用 mitomycin C 治療的患者參與,分為 intra-tenon injection 組與 sponge-applied 組,並在手術後記錄復原情況。

 

結果發現,雖然兩種技術都能有效降低眼壓和減少藥物使用,且在併發症方面沒有明顯差異。但使用 intra-tenon injection 的患者,在一年後眼壓較低、使用藥物更少,以及更高的完全成功率。

 

施恩潔醫師團隊的研究結果,有助於改善眼科手術中的治療方式,使患者更快康復。

 

 

恭喜施醫師!

 

 

期刊介紹

 

International Ophthalmology 創刊於 1978 年,2021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2.029,在 Ophthalmology 領域排名為 Q3(42/62) 期刊。

 

 

施恩潔醫師與新思惟

 

 

 

論文寫作

 

 

The post [快訊] 施恩潔醫師團隊,關於青光眼手術中使用不同方式給予 mitomycin C 之預後研究,獲 International Ophthalmology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蘇冠文醫師團隊,關於早期嬰兒期腸道菌群失調與食物蛋白誘發性腸胃炎症候群之研究,獲 Allergy 刊登!

$
0
0

 

 

01_allergy_SuKW_05

 

 

文章介紹

 

蘇冠文醫師與其團隊探討早期嬰兒期腸道菌群失調與食物蛋白誘發性腸胃炎症候群(FPIES)之間的關係。研究收納了 874 名新生兒,持續追蹤三年,發現其中 8 名患有 FPIES,發生率為 0.92%。

 

研究使用 16S rRNA 基因測序技術來分析嬰兒的腸道菌群。結果顯示,在出生後 6 個月內患有 FPIES 的兒童糞便中,有明顯的腸道菌群失調與短鏈脂肪酸生成減少。

 

因此,為了預防和治療 FPIES,保持兒童的正常腸道菌群平衡是一個重要的臨床指引。

 

而近期在期刊論文中,搭配 graphical abstract 來強調研究結果的趨勢日增,Allergy 更提供了自家的模板與素材,蘇醫師也在此篇論文中採用,做出漂亮且易懂的圖片來為文章增色。

 

 

02_allergy_SuKW_05

 

 

 

恭喜蘇醫師!

 

 

臨床研究

 

 

期刊介紹

 

Allergy 創刊於 1948 年,2021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14.71,在 Immunology 領域排名為 Q1(15/163) 期刊,在 Allergy 領域為 Q1(1/28) 期刊。

 

 

蘇冠文醫師與新思惟

 

 

 

臨床研究

 

 

The post [快訊] 蘇冠文醫師團隊,關於早期嬰兒期腸道菌群失調與食物蛋白誘發性腸胃炎症候群之研究,獲 Allergy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問:MDPI 的 IJERPH 被 JCR 下架,是有什麼原因嗎?

$
0
0

 

 

QA_76

 

 

問:看到校長提到 MDPI 的 IJERPH 被 JCR 下架,這本期刊超貴的,我記得好像收七八萬左右,是因為收太貴所以被下架嗎?還是有什麼原因?

 

答:(蔡依橙)

 

MDPI 的 IJERPH 被下架,我跟幾個熟學術出版市場的朋友聊到,多數人認為,是跟他在擴刊過程中,收錄了太多非環境研究和公共衛生領域的內容,違背了他的刊名跟主軸。

 

JCR 在收錄期刊時,對於期刊的刊名分類是非常在意的。因為這牽涉到這本雜誌要放到哪個分類去,以及是不是該給予 SCIE 或 SSCI 的認證,或甚至兩個都給。

 

IJERPH 當初審核通過的時候,能夠同時由 SCIE 跟 SSCI 收錄,真的很不容易。這幾年他們在經營分數上也提升了。如果是因為撈過界,收了別的領域的文章而被下架,也是沒辦法的事。

 

JCR 之所以會這麼在意分類,以及主題跟內容之間的關係,是因為如果不就這部分把關的話,分類會如同虛設,許多的雜誌會特別包裝自己進入冷門領域,然後藉由接受許多熱門主題的論文去衝高自己的 impact factor 以及 ranking。

 

假設我做一本期刊,宣稱是在做公共衛生,這個領域相對平和,但我卻刻意收錄癌症研究、心血管研究、基礎醫學熱門主題,把引用數衝高,變成是公共衛生知名期刊,這樣其他公共衛生的期刊。一定會感到非常不公平。

 

目前 Clarivate 並沒有公開他們為什麼將 IJERPH 除名,以上也只是我們的推測。

 

就我們小小研究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採取怎樣的行動。MDPI 目前面臨很大的逆風,如果你要升等,而且學校很在意的話,那就先不要投。改投「能決定你是否升等的人,他們熟悉的」傳統期刊。

 

只是傳統期刊的審閱時間往往比較久,尤其審了 3 個月、6 個月之後,也可能只得到 rejection,花了幾個月被退稿後,還要再準備投下一本。這些時間都需要列入考慮。

 

所以我們建議,如果是初學者要起步的話,可能要準備一年半以上會比較足夠。而且,從決定要開始寫的那一天,就要全力衝刺,寫好一篇,要立刻準備寫第二篇,這樣才能避免被期刊社延誤,導致在截止時限前沒辦法生出論文的窘境。

 

至於 IJERPH 所收的 APC,要 2500 瑞士法郎,約台幣七、八萬沒錯。持平的說,這不算貴的,另一個歐系期刊集團,收到十幾萬的所在多有。以所收的費用來說,IJERPH 提供了很好的快速審閱和編輯上架的服務,就算退稿,也不會耽誤你太久。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等三個月半年然後被退稿,又得重來的。很多人就因為差一篇,只好離開工作很久的醫院,或者只好明年再考試。

 

不少癌症新藥,一個月十幾萬,也是買最多 6 個月的 survival 而已。沒辦法,這是這個世界的真實狀況。

 

總之,避開被針對的出版社,提早準備寫作,並對目標期刊做好功課,都有機會達成目標的。

 

 

上課就送 Office Hour

 

 

The post 問:MDPI 的 IJERPH 被 JCR 下架,是有什麼原因嗎?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問:校長如何運用 ChatGPT-3.5 / 4、Notion AI 搭配論文寫作,及實際經驗?

$
0
0

 

 

 

 

01_FB_QA_77

 

 

問:我看校長 Facebook 提到,付費使用 ChatGPT 後,把 ChatGPT-4 給小孩使用,自己使用 ChatGPT-3.5。所以校長是認為 ChatGPT-4 真的比較好嗎?我是要寫論文用的。還有,請問校長使用過 Notion AI 嗎?

 

答:(蔡依橙)

 

首先,如果以這位校友的狀況來說,是要醫學論文寫作,準備衝教授,把 ChatGPT 當成英文小老師的這種應用,事實上 ChatGPT-3.5 就已經非常好,而且它的速度比 ChatGPT-4 快上非常多。在寫作的時候,很重視想法的發展,我認為 ChatGPT-3.5 的快速反應,比較不會讓我們的思緒中斷。

 

所以,如果你只是想要使用 ChatGPT-3.5 的話,事實上是不用付費的。之所以付費,是因為有一陣子寫論文時,使用者太多不給用,於是我就刷卡讓自己快速通關,換一個立刻能繼續工作。也順便用自己的一己之力貢獻點香油錢,希望他們能夠繼續加油。

 

ChatGPT-4 就我兒子的經驗,在寫程式方面,他認為有比較好。不過因為反應速度偏慢,我自己真的沒什麼用過。ChatGPT-4 除了付費才能使用,還有使用次數的限制。既然兒子喜歡,我就都給他用。

 

小六學生使用 ChatGPT,就能迅速開發出以前自己做不到的 Chrome 擴充套件、寫完之前不知道怎麼下筆的獨立研究,真的是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對這部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追蹤「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我在那邊會持續分享兒子對 ChatGPT 的各種探索。

 

接下來講 Notion AI。我看過介紹影片,他基本上是整合筆記軟體跟 AI 功能,可以很快速的生成想要的文章,或者是各種企劃、文案、公文等。但對我來說,這些在 ChatGPT 上也可以完成,只是需要多一個自己複製文字,貼回文書軟體的步驟。

 

這也牽涉到每個人的工作習慣,像我現在寫這篇問答,並不是用打字的,我是使用微軟 Word 內建的聽寫功能,把想法化作文字之後,再修改。如果我需要發想,會用 ChatGPT 腦力激盪一下,但形成想法後,我喜歡自己生成內容。對我來說,選擇語音聽打的方式,快速產生大量文字,而不是依賴 AI 生成,更能凸顯個人化特色。在這樣的工作流程中,並沒有 Notion AI 擠進來的空間,我知道他很好,但不太適合現在的我。

 

Notion 的本質是筆記軟體,而我所使用的筆記軟體是微軟 OneNote,我也是 Microsoft 365 的訂戶。相信微軟很快會把 AI 工具導入到 Microsoft 365 的所有辦公室軟體,包括 Word 以及 OneNote。我預計繼續付費訂閱,讓微軟這個富爸爸,用科技繼續照顧我。

 

目前的 AI 工具,已經多到不太可能每一個我們都去用過,只要清楚理解自己工作上有哪些需求,並且找到適合的工具去發揮,就可以。

 

接下來的人類應用 AI 競賽,會變成是:怎麼去快速的篩選出適合的工具,以滿足自己的生產力需求,快速產出各種工作成品。

 

這狀況很類似當年數位相機開始流行的時代,一開始大家會很在意哪個品牌、畫素多少、有什麼黑科技,但隨著廠商們迅速且激烈的競爭,數位相機成熟之後,我們都很清楚,到最後都是攝影師在厲害。

 

一個厲害的攝影師,他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數位工具,看是要移動性高、畫質好,還是光圈大、感光元件強?但這些都會變成是相對枝微末節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專業攝影師本身如何去整合這些軟硬體,並且推出自己獨特的攝影服務與作品,讓客戶滿意。

 

 

上課就送 Office Hour

 

 

The post 問:校長如何運用 ChatGPT-3.5 / 4、Notion AI 搭配論文寫作,及實際經驗?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病患住院期間使用 Ramelteon 預防譫妄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刊登!

$
0
0

 

 

01_JPR_HsuCW_16

 

 

文章介紹

 

近期研究發現,選擇性褪黑激素受體活化劑(ramelteon)在預防譫妄症方面,可能是一個相對新的治療選擇,但目前對療效的評估有限。

 

許智維醫師團隊搜尋七個主要的電子資料庫,以確定隨機對照試驗研究 ramelteon 在預防譫妄症方面的療效。

 

主要結果是譫妄的發生率,次要結果包括譫妄的天數、全因死亡率和全因停藥率。在 187 個可能符合條件的研究中,最終納入了 8 個安慰劑對照的隨機對照試驗(n = 587)。

 

統合分析後顯示,與安慰劑相比,ramelteon 與譫妄發生的風險較低。在試驗序列分析中,當相對風險減少閾值範圍為 40% 到 60% 時,ramelteon 的效應超越了優越性邊界。

 

在 subgroup 部分,與安慰劑相比,ramelteon 在老年組和多劑量組中與譫妄發生的風險較低,但在非老年組和非多劑量組中則無明顯差異。

 

在考慮手術患者和一般患者時,ramelteon 在兩組中均顯示預防譫妄的趨勢,但結果不顯著。此外,ramelteon 對譫妄的天數、全因死亡率和全因停藥率等次要結果並無明顯顯著。敏感性分析結果顯示 ramelteon 對譫妄發生率的預防有顯著效果。

 

許智維醫師團隊的研究結果顯示使用 ramelteon 預防譫妄有顯著效果,然而目前相關的研究偏少,且譫妄的定義和評估方法,在不同研究中可能存在差異,可能會對結果產生影響。此外研究中的樣本量相對較小,且研究品質不一,也會影響研究的可靠性。因此,目前對於 ramelteon 在預防住院患者譫妄症方面的療效,仍需要更多的研究。

 

 

恭喜許醫師!

 

 

論文寫作 / 統合分析

 

 

期刊介紹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創刊於 1984 年,2021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12.081,在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領域排名為 Q1(8/146) 期刊,在 Neurosciences 領域排名為 Q1(17/275) 期刊。

 

 

許智維醫師與新思惟

 

 

 

論文寫作 / 統合分析

 

 

The post [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病患住院期間使用 Ramelteon 預防譫妄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問:我已經在 discussion 寫了研究特色,但審閱者還是要求我增加本研究的創新陳述,這該怎麼辦呢?

$
0
0

 

 

QA_78 

 

問:校長好,我最近做了一個 me-too study,關於治療藥物跟預後之間的關係。投稿後,審查者有三位,兩位經過來回 revision 之後,已經沒有問題。但第三位在最後一次,要求我在 discussion 多增加一段,說明我的 me-too study 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有什麼創新?

 

我知道自己做的是 me-too study,所以在一開始分析的時候,就增加了 BMI 的分組,讓整個分析跟過去研究的切入方式都不同。Introduction 跟 discussion 我也有特別提。所以你建議我還要怎麼強調我們研究的創新,以及跟其他 me-too study 不同呢?

 

答:(蔡依橙)

 

我仔細詢問了這位同學的狀況,包括 me-too study 的內容,以及過往研究的限制等。聽完之後,我認為應該是第三位審閱者根本沒仔細看文章的內容,他以為你真的跟過去的研究都類似。這種狀況多數初學者會卡關,但有經驗的人都知道,其實非常好解決。

 

因為我們知道他根本沒注意到你的 BMI 分析跟過去研究的不同,內文也沒仔細看。我建議你在跟 BMI 相關的部分,文句稍微修飾一下,也許再加幾行字,強調這個不同點。這樣就可以在 manuscript 裡頭做整段變色,說明這些地方你都改過。

 

接著,在 reply letter 中,誠懇地重複說一次,你的研究特色,也就是你的 BMI 分析,然後把這幾段有改過的地方,通通貼上去,跟他報告。

 

也就是說,你的回應策略不是去教訓他怎麼沒認真看?而是耐住性子跟他說:「是的,您的建議非常好,新的研究的確應該提出新的分析和意義,我們也根據您的建議做了對應的調整,以下是我們的修改。」

 

這樣審閱者就會覺得他的意見有被重視,你有因此修改文章、你的文章有特色、他的意見得到適當的回應,這篇文章就能結案,按下 accept 了!

 

 

上課就送 Office Hour

 

 

The post 問:我已經在 discussion 寫了研究特色,但審閱者還是要求我增加本研究的創新陳述,這該怎麼辦呢?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劉平川醫師團隊,關於立體定位腦電波在裂腦症治療中的應用研究,獲 World Neurosurgery 刊登!

$
0
0

 

 

01_WN_LiuPC_01

 

 

文章介紹

 

裂腦症(或稱腦裂畸形)是一種先天性腦部畸形,其特點是大腦半球中出現裂隙,常常使得定位癲癇病灶變得相當困難。

 

劉平川醫師團隊以回顧性研究的方式,評估了四位患有裂腦症的病人,記錄下患者接受立體定位腦電波(SEEG)定位癲癇病灶和隨後進行手術治療的經歷,並收集和分析了有關神經科學、腦波圖、磁振造影、正子斷層造影、手術干預和手術後結果等數據。

 

在 SEEG 的引導下,其中兩名患者進行射頻熱消融治療(RFTA);一名患者透過顱骨切開進行病灶切除手術;另一名患者沒有接受 RFTA 治療,也沒有進行切除手術。其間,術後追蹤長達兩年,均呈現良好的臨床效果,也未出現嚴重併發症。

 

劉平川醫師團隊的研究結果顯示,SEEG 是一種安全且有效的方法,不僅幫助醫療人員精確地定位癲癇病灶並進行手術治療,且對於裂腦症和其他癲癇患者來說,也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可以更好地控制癲癇和改善生活質品質。

 

 

恭喜劉醫師!

 

 

最新活動

 

 

期刊介紹

 

World Neurosurgery 前身為創立於 1973 年的 Surgical Neurology,由 Elsevier 發行。於 2010 年改為現名。2021 年 impact factor 為 2.210,在 Clinical Neurology 領域為 Q4(170/212) 期刊、在 Surgery 領域為 Q3(124/213) 期刊。

 

 

劉平川醫師與新思惟

 

  • 劉平川醫師所參加的《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第十七梯次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劉平川醫師團隊,關於立體定位腦電波在裂腦症治療中的應用研究,獲 World Neurosurgery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廖先胤醫師團隊,有關慢性疼痛與憂鬱症患者的針灸臨床療效和免疫效應之研究,獲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刊登!

$
0
0

 

 

01_BBI_LiaoHY_05

 

 

文章介紹

 

憂鬱症和疼痛常常共病,並且有著相同的生物學機制。針灸常被用於治療疼痛和憂鬱症,但對於這兩種狀況的針灸治療,其穴位的選擇不同。廖先胤中醫師團隊想要了解,針對疼痛穴位,以及針對憂鬱症穴位治療,其療效差異與免疫因子變化的不同。

 

共有 47 名患者經雙盲分配、交叉和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廖先胤醫師團隊對患有共病慢性疼痛和憂鬱症的患者,進行了疼痛和憂鬱症特定針灸干預,並測量臨床反應和促炎症細胞因子。

 

針對疼痛的特定穴位,並沒有比針對憂鬱症的特定穴位,在 Brief Pain Inventory 的得分上看到顯著的優勢;同樣的,針對憂鬱症的特定穴位,也沒有比針對疼痛的特定穴位在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的得分上有顯著的優勢。

 

針對疼痛的特定穴位,甚至比針對憂鬱症的特定穴位,在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第二版的得分上表現得更好。針對憂鬱症的特定穴位,對於降低憂鬱相關的 interleukin (IL)-6 level,與針對疼痛的特定穴位效果相當。

 

針對憂鬱症的特定穴位,與針對疼痛的特定穴位之間的 IL-1β、腫瘤壞死因子(TNF)-α 的變化,也沒有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顯示沒有符合預期的假設,即疼痛特定穴位和憂鬱症特定穴位之間,沒有顯著的療效差異。而且,疼痛和憂鬱的生物機制可能存在共通之處,因為針刺不同的穴位對於這些疾病相關的炎症標記物,沒有明顯的影響。

 

 

恭喜廖醫師!

 

 

期刊介紹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創刊於 1987 年,2021 年 impact factor 為 19.277,在 Immunology 領域排名為 Q1(10/162) 期刊,在 Neurosciences 領域排名為 Q1(6/275) 期刊。

 

 

廖先胤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廖先胤醫師團隊,有關慢性疼痛與憂鬱症患者的針灸臨床療效和免疫效應之研究,獲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研究者都該來上一次新思惟,讓投稿之路更順利。

$
0
0

 

作者:新竹市立馬偕兒童醫院 林昭旭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昭旭醫師團隊,關於臺灣孕婦維生素 D 缺乏與碳水化合物攝入之相關性研究,獲 Medicina-Lithuania 刊登!

 

 

CLIP_20220417_0834

 

 

從很久以前,我就想參加新思惟舉辦的課程了,科內同仁課後都是讚譽有加,想著上課用費不便宜卻仍然受到眾人青睞,一定要來親自體驗一下。

 

再者,在前一篇論文投稿至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時,經過兩次 extensive revision最終才被 accept,在 revision 卡關的過程中,看到新思惟課程宣傳中提到「如何讓 revision 幾乎全被 accept」,想說這個技巧一定要學會,因此犧牲兒科醫學會年會活動,毅然決然報名參加《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這堂課。

 

 

從起步者學研究寫作,從審閱者學投稿重點。

 

當天到會場,經由工作人員引導至座位,蔡校長也親切地過來和我打招呼,接著就展開整天含金量超高的課程。

 

每位講者都無私地分享自己在臨床研究論文寫作的技巧與經驗,吳昭慶醫師用簡單易懂的方式,以審稿者的角度出發,說明論文的四大部分:標題、摘要、結論、圖表的重點。此外,在「讓 revision 幾乎全被 accept 的關鍵技巧」,他提出照單全收和避重就輕來迎合並避免激怒 reviewer 的方法。

 

黃志生醫師則由論文寫作常犯的錯誤,來點出論文架構的重要性,並且以自身在中小型醫院的工作經驗來談論文如何起步。這些經驗分享對於剛起步的新手而言,能夠更快速、準確地進行研究,取得更好的成果,在論文寫作過程會較得心應手,少繞許多冤枉路;而對我們已經有論文產出者,其實也受益良多。

 

 

新思惟精心挑選的統計軟體,好用又美觀。

 

另一個重頭戲,則是蔡校長所帶的統計互動實作,他用簡明扼要的列表,介紹各種統計方法的適用情況,並透過互動實作和助教解答問題,讓我們深入了解和掌握統計分析的技巧。

 

課程中使用 MedCalc 統計軟體製作的圖表,和我之前使用的 SPSS 比起來更加美觀,蔡校長在課程中也分享如何優化圖表。當完成第一張精美的圖表其實心中其實非常雀躍,也感謝講師兼助教的黃志生醫師,在實作過程中一直協助我解決問題。

 

蔡校長也有提出回家作業,讓我們課後在家實作五遍統計圖表後上傳,他再進行錄影回饋,這讓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做圖的不足之處,課後也砸下重金敗了 MedCalc,在之後論文 response to reviewer’s comment,以及博士論文的圖表都有派上用場。

 

 

沒想到在課餘時間,能得到關於自己的論文指點。

 

和講者的會後交流與討論,則是我意想不到的收穫。當我完成臨床實驗、收集完資料,發現懷孕婦女每日攝取的碳水化合物在超過 300g 下,會和 25(OH)D 呈現有意義的負相關,但其他論文只有相關概念,並無明確的 cut-off value,我向蔡校長請教此問題,他點出 300g 如何定義,這點一定是日後進行 review 時的攻防戰,因此只要將此定義的推論說明清楚就好了。

 

也因為有蔡校長的提醒,我在撰寫論文時,便將此定義的立論說明清楚,雖經過 reviewer 的 comment 提問,也成功通過考驗。現在新思惟推出給校友的每周 Office Hour,就更方便學員解決投稿難題了。

 

 

寫作、投稿、刊登,都更加省時省力了!

 

經過工作坊的洗禮,運用在這次刊登在 Medicina 的論文寫作同樣事半功倍,revision 的過程也較為得心應手,從論文寫作投稿至接受刊登的時間縮短了許多。

 

真的感謝新思惟團隊的幫忙,誠心建議每位研究者,都應該至少來參加一次新思惟舉辦的工作坊,絕對會收穫滿滿,不會空手而歸。

 

 

最新活動

 

 

The post 研究者都該來上一次新思惟,讓投稿之路更順利。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Viewing all 106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