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Viewing all 106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新思惟,是我研究路上的好夥伴。

$
0
0

 

作者:台中慈濟醫院 腎臟科 陳一心 主任

相關文章:[快訊] 陳一心醫師參與團隊探討白藜蘆醇在對比劑腎病變療效的動物實驗,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00_FB_20141011-0274

 

 

自從參加過新思惟的研究課程後,雖然已有發表文章,但仍不間斷地追蹤校友動態與心得分享,每每看到有新的發表作品,除了觀察他們在「做」什麼,若看到高手分享「眉角」,便下載文章進一步閱讀。

 

 

從校友分享中,找到好賣家。

 

看到校友們在學術上的血淚心路歷程,總是心有戚戚焉,好在一路上有蔡校長、新思惟團隊和校友們的陪伴,他們對研究充滿熱忱,不吝分享做研究的方法學,並開設各種研習班,讓各領域高手傳授心法。

 

這次文章刊登於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實受到校友們在新思惟上的分享推薦,以及蔡校長的詳細剖析(包含 Facebook 與其他讀者的 QA)之激勵,搶在期刊目前分數還在高分的 2018 年底投出。

 

 

高效的審閱流程,連 revise 都僅 7 天!

 

過程正如之前其他校友所說,非常緊湊心驚。進入 review 後,回來的是 major revision,三位 reviewers 共 31 個問題要解,而且時限僅 7 天,含實驗數據、圖表、統計方法、實驗方法等等,當下有點嚇到我了。

 

之前其他期刊給 major revision,通常是一個月為期限,至少也有三週的時間,偶爾還可以要求延長。而這一本期刊的節奏真的很快,editorial office 的動作毫不怠慢,六、日也有人回應我提的問題。

 

 

從 reviewer 的角度看 paper

 

我一開始覺得不太可能準時回稿,是硬著頭皮把時間擠出來 point by point 完成,同時揣摩 reviewer 真正想問什麼?回覆是點到為止即可,或是延伸出他想要的答案?真的要 think what they think,站在 reviewer 的角度來看自己的 paper。

 

當下雖然驚訝於回覆時間短暫,但在這過程中也收穫很多,畢竟他們提的有些問題不是為了「踢館」,而是希望讓你的研究以更完善的面貌呈現出來。

 

Revision 該 submit 的時間將近,editorial office 也會善意地提醒兩次,讓你真的有「拆炸彈」的時間緊迫感。

 

 

投稿頁數越多,繳交費用越高。

 

幸運的是,一次 major revision 後就被接受了,接著 editorial office 會安排「English correction」,若看完沒問題,他們會要求 12 小時內回覆以及補正。

 

這篇費用是 1000 CHF,如同之前校友們分享的價格,但我之後還有一篇即將被接受的文章就要 1800 CHF,進一步了解才知道跟投稿頁數有關,page 寫越多,要繳交的費用越高,這倒是之前不曉得的知識點。

 

 

顯影劑腎病變的治療選擇

 

這次的題目是我一直以來有興趣的方向,顯影劑腎病變在治療上的選擇還有哪些?

 

目前臨床上已經知道的方法如 hydration、acetylcystein 等,而 resveratrol 在基礎研究上的運用,可以說是相當廣泛,百花齊放,舉凡 sepsis model、cancer prevention / treatment、anti-aging……可以說是多重的功效,這跟 curcuma(薑黃)的研究有點像,我們團隊這次是以 inflammasome 切入,當然在過程中也是顛簸不斷,就盡在不言中了。

 

我向來是蔡校長的粉絲,舉凡教育理念、國際時事和社會動態的評論,均是第一時間拜讀,看讀者來鴻、辯證交鋒不啻過癮,近來開發的小孩教養相關課程,也是我下一個要學習的方向。

 

再次感謝新思惟舉辦的各種課程,讓我在研究路上不寂寞。

 

 

最新活動

 

 

The post 新思惟,是我研究路上的好夥伴。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柳瑞明醫師探討男性荷爾蒙去除治療與自體免疫疾病關聯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 刊登,並獲選為 editor’s choice!

$
0
0

 

 

01_PCPD_LiuJM_20

 

 

文章介紹

 

男性荷爾蒙去除治療(ADT; 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是柳醫師本科的專研領域並有論文發表,因此柳醫師繼續在「攝護腺癌荷爾蒙治療」主題進行系列研究,探討 ADT 與自體免疫疾病之關聯、提供目前文獻相對欠缺的資訊。

 

文獻顯示 ADT 會改變患者的腸道自體免疫機制降低免疫相關的細胞激素(cytokines),因此作者團隊使用健保資料庫進行探勘、想知道 ADT 與自體免疫疾病間是否有相關性存在。

 

與仔細配對後的對照組相比,ADT 組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風險顯著較低(adjusted hazard ratio = 0.619、95% confidence interval = 0.51 – 0.75),進一步分析還發現接受 ADT 治療期較長的族群、風險會更低(p < 0.001)。

 

根據柳瑞明醫師的心得,本文投稿過程並不順利,被退稿 20 次,但刊出之後,卻迅速被選為 2019 年 1 月,該雜誌的 editor’s choice,全年第一篇優質選文,非常厲害!

 

 

20190215164034

 

 

20190215164044

 

 

期刊介紹

 

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 創刊於 1997 年,2017 年後以全電子版形式發行,為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期下期刊,共用 nature.com 的主域名。此期刊的 2017 年 impact factor 為 4.099,在 Urology & Nephrology 領域排名 11/76(Q1)、在 Oncology 領域排名 68/222(Q2)。

 

 

再次恭喜柳醫師!

 

 

柳瑞明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柳瑞明醫師探討男性荷爾蒙去除治療與自體免疫疾病關聯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 刊登,並獲選為 editor’s choice!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張俊鴻醫師關於 NMDA 促進藥物用於思覺失調症的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
0
0

 

 

01_Psychopharmacology_ChangCH_12

 

 

文章介紹

 

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是嚴重且複雜的精神科疾病,文獻發現 N-methyl-d-aspartate (NMDA) 在認知功能與神經活動中扮演關鍵角色。阻斷 NMDA 會產生思覺失調,因此促進 NMDA 系統或可治療思覺失調症、並已有研究發表。

 

為了探討 NMDA-receptor-enhancing agents 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認知功能上的助益為何,作者團隊進行了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發現與 placebo 相比、此類藥物對病患 overall cognitive function 幫助甚小且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次族群分析顯示 NMDA-receptor-enhancing agents 對於較年輕的思覺失調症患者療效較佳,此外 N-acetyl cysteine 顯著能改善患者的 working memory。

 

 

期刊介紹

 

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 創刊於 1987 年,是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Psychopharmacology 的官方期刊。期刊的 2017 年 impact factor 為 4.738,各領域排名皆為 Q1:Neurosciences 53/261、Pharmacology & Pharmacy 22/261、Clinical Neurology 30/197、Psychiatry 21/142。

 

 

再次恭喜張醫師!

 

 

張俊鴻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張俊鴻醫師關於 NMDA 促進藥物用於思覺失調症的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陳建翰醫師參與團隊的先天腹壁缺損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刊登!

$
0
0

 

 

01_Pediatric_Surgery_ChenJH_ChenMC_01

 

 

文章介紹

 

先天腹壁缺損(congenital abdominal wall defects)屬於可能會危及生命的先天異常,需要多專科團隊共同照護與修復,裂腹畸形(GS; gastroschisis)、臍膨出症(OM; omphalocele)是最常見的兩種型態。

 

澳洲的 population-based study 顯示 GS 發生率高於 OM、且需要較長的住院照護時間;日本研究針對不同年代進行分析,發現 GS 發生率從 1975 – 1980 年的 0.131 至逐步上升到 1996 – 1997 年的 0.467,而 OM 發生率在 1975 – 1980 年為 0.322、之後都維持在 0.567 之上。

 

為了探討先天腹壁缺損在台灣的統計數據,作者團隊使用健保資料庫進行本土研究。在 1998 年到 2013 年間,手術處置碼為 gastroschisis repair(GS-repair)者共有 179 例、other abdominal wall repair(O-AWD)者有 326 例。

 

台灣先天腹壁缺損以健保資料庫為依據的盛行率為 1.65 in 10000 births,並呈漸減趨勢。一年死亡率在 GS-repair 組與 O-AWD 組分別為 6.15% 與 7.23%;有其他先天異常的比例在 GS-repair 組與 O-AWD 組則分別為 24.58% 與 30.06%。

 

 

期刊介紹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於 1966 年開始發行,是小兒外科領域的頂級期刊。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的 2017 年 impact factor 為 2.128,期刊排名於 Pediatrics 領域為 46/200(Q1)、Surgery 領域為 82/200(Q2)。

 

 

 

陳建翰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陳建翰醫師參與團隊的先天腹壁缺損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二十次退稿,越挫越勇的研究之路!

$
0
0

 

作者:衛福部桃園醫院 泌尿科 柳瑞明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柳瑞明醫師探討男性荷爾蒙去除治療與自體免疫疾病關聯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 刊登!

 

 

00_FB_PATI_20180113-0232

 

 

如果是你,被退稿幾次就放棄?我,被退稿二十次,還繼續投。

 

記得小時候,常聽別人說:「寫 paper 被退稿是常態,接受才是撿到的」、「退稿三次也是稀鬆平常」、「被退稿本來就很正常,不用想太多」。

 

 

研究獲國際肯定,寫成論文能通關?

 

在分享這次論文心得之前,得先把前面的故事稍微提一下:這篇論文所獲得的先驅研究結果,曾投稿到 2017 年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年會(American Urological Association, AUA)。對,就是兩年前,獲得接受並且給予口頭報告的殊榮,我也留下文字,寫下心得記錄

 

有了國際研討會的加持,當時心想:「連國際研討會都接受了,若將這篇論文寫好,一定很快就會被期刊接受的!」於是,加速完成論文寫作、英文校稿,以及統計數據的補強,然後信心滿滿地投稿出去。

 

未料,事情不像我這個傻子,想得這麼簡單。萬萬沒想到,正式投稿期刊竟是另外一回事……

 

 

慘遭滑鐵盧,被退稿二十次!

 

「退退退……」一下子就累積二十次的退稿,同時吃遍了「全餐」,所有論文投稿會發生的事,全部都遇上了,讓我跟各位娓娓道來。

 

一開始從高分期刊投稿,當然是被「秒退」;遇過進入審查之前,需要先支付「審稿費」,還是被秒退;之後,給四個委員審查,結果是「好壞各半」,最後被退稿,主因是其中一個委員,強烈表達我們的研究只包含亞洲人,不具有全球代表性。

 

 

自認寫出好論文,但期刊不買單。

 

我當時心中不斷「否認」:「怎麼可能……這麼好的論文,都沒人要?」

 

後來,把稿件投到美國學會的官方雜誌,這次有進入審查,仍是被退稿,此時,心情就變得「憤怒」。沒多久,有類似的文章刊登出來,研究收納人數比我更多,設計變項比我的更完全,還登在 impact factor 10 分的期刊上面。當時心想:「怎麼會這樣!」

 

不斷被退稿到後來,也遇過兩位審查委員的回覆都很正面,基本上都給了 major revision 的機會,但是,最後主編跳出來退稿,回信說:「雖然審查委員的意見滿正面,但我覺得你的稿件不適合我們期刊,很遺憾。」

 

於是,投稿心情開始「討價還價」,都想說拜託拜託,接受一下我這篇吧!

之後,遇到的審查委員給了 major revision,我打起精神認真地將提問仔細回覆,投回雜誌社。等了很久,雜誌社才來信說:「很抱歉,原本負責你論文的責任主編,聯絡不到,我們只好再找人重新審查。」

 

連「責任主編落跑」也被我遇到了。然而,重新審查之後,依然是被退稿。當時的心情,真的十分「沮喪」,一度提不起勁來,直到後來我說服自己,「接受」這篇論文似乎沒有那麼好的現實。

 

 

被 reject 的心理五階段,如何調適?

 

回想起來,我似乎歷經了面對死亡的心理歷程五階段:(一)否認與隔離;(二)憤怒;(三)討價還價;(四)沮喪;(五)接受。

 

認清事實後,我又是如何調適自己呢?

 

  1. 接受自己遇到了瓶頸,就是卡在這個階段。這篇論文的現狀,是無法往上攻頂,甚至是不進則退,得快點尋求一個歸宿,讓文章順利刊登。
  2. 專心投入下一個主題研究,特別是專注在攝護腺癌荷爾蒙治療上面。設定自己多方面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繼續敲開一道道困難重重的大門,分散自己對這篇文章的得失心。

 

 

研究之路,就是不斷前進。

 

最後,這篇攝護腺研究論文,經過重重審查,終於獲得期刊接受及刊登。同時,我也完成了另一個研究,並且開始新的研究主題。這次的經驗讓我意識到,論文投稿真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唯有不斷前進下去,才能提升自己,往更高的地方邁進。

 

這次的研究要感謝很多人的幫助,眾人齊心協力,文章才有辦法獲得刊登。

 

感謝整個專業研究團隊,許老師、莊主任與吳副院長的研究指導,一步一步的開會討論,從零開始,直到完成這個主題的架構,進而催生出整篇論文。也感謝院方對於醫學研究的支持不遺餘力。

 

滾石不生苔,就讓我繼續努力走下去,謝謝。

 

 

最新活動

 

 

The post 二十次退稿,越挫越勇的研究之路!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2019 / 3 / 10(日)報名額滿

$
0
0

 

 

thanks-01

 

 

非常感謝各位朋友的支持。

 

2019 / 3 / 10(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已全數額滿。

 

如果您對我們的各種工作坊和活動有興趣,歡迎追蹤新思惟國際,掌握最新訊息。

 

 

追蹤訂閱

 

 

很感謝各位的肯定,新思惟團隊將繼續努力,提供給您優質有效的學習體驗。

 

若您有其他問題,請來信 innovarad.inc@gmail.com 廖婉君小姐。

 

謝謝。

 

新思惟國際 全體團隊 敬上

2019/2/18 4:28p

 

 

The post 2019 / 3 / 10(日)報名額滿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 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減少焦慮症狀的統合分析,獲 JAMA Network Open 刊登!

$
0
0

 

 

01_JAMA_OPEN_TsengPT_37

 

 

文章介紹

 

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s;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存在於魚油、海藻油、亞麻籽油等物質中,是人體要從食物中獲取的必需營養素。

 

回顧文獻顯示 omega-3 PUFAs 對焦慮(anxiety)有預防作用;但關於 Omega-3 PUFAs 減少焦慮症狀是否真的有效、則尚無統合分析論文,因此作者團隊迅速針對此主題進行統合分析。

 

作者團隊的分析結果確認了 omega-3 PUFAs 減少焦慮的效果,而且在有臨床疾病的患者身上特別明顯;次族群分析顯示抗焦慮效果(anxiolytic effect)需劑量高於 2000 mg/d 才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本篇論文刊出後,瞬間飆上 JAMA network open 的瀏覽數第一名,且被 The New York Times 引用與報導!蔡校長也立刻在臉書的「新思惟之友社團」分享此一訊息,留下紀錄、評論與相關討論

 

 

期刊介紹

 

JAMA Network Open 是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於 2018 年創立的 open access、一般醫學領域期刊,未來應該會有 impact factor,只是目前尚無。

 

知名的 JAMA 集團創立 JAMA Network Open,在既有品牌上疊加「網路」快速影響力特性,蔡依橙校長也於臉書做了評論:JAMA network open 的網路統計作得很好,學術與民眾能見度超高,這就是新時代 open access 的威力。」

 

 

 

曾秉濤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 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減少焦慮症狀的統合分析,獲 JAMA Network Open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林舜穀醫師分析失智症中醫處方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
0
0

 

 

01_Medicine_LinSK_08

 

 

文章介紹

 

失智症(dementia)是林舜穀醫師專精領域,且臨床學術並進、持續有成績發表。林醫師在個人已發表論文中提到「高達四成失智症患者,都曾尋求中醫協助」,因此繼續以健保資料庫針對此主題進行系列研究。

 

治療失智症患者神經認知問題與異常行為的中醫處方、以及可能同時使用的西醫藥物,即為本篇健保資料庫論文關注重點並以網路圖(network graphs)形式呈現結果。

 

分析結果顯示隨著失智症病程變化,中醫處方型態亦跟著改變。失智症確診後,頭三年的中醫處方核心為加味逍遙散、甘麥大棗湯、半夏白朮天麻湯;失智症後期的中醫處方則以酸棗仁湯、歸脾湯、加味逍遙散、溫膽湯為主;最常合併使用的西醫藥物則為 benzodiazepines。

 

 

期刊介紹

 

Medicine 創刊於 1922 年,曾是一般內科學(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分類中的 top 10% 期刊(2014 ranking: 15/154),2014 年的 impact factor(IF)為 5.723。

 

2015 年 Medicine 撤除 paywall、從傳統期刊轉型為 open access(與 PLOS ONE 原生 open access 不同而引起不少討論)。隨後 2016 年中 JCR 初步公布 Medicine 的 2015 年 IF 為 1.206,從 Q1 摔成 Q3 期刊(77/151);但隨後 JCR 正式資訊卻顯示為 2.133(Q2 期刊)。

 

Medicine 的 2016 年 IF 再降為 1.803,但仍為 Q2 期刊(58/154);2017 年的 IF 則回升為 2.028,繼續保持 Q2 期刊(56/154)。有興趣的朋友可繼續追蹤後續變化。

 

 

再次恭喜林醫師!

 

 

林舜穀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林舜穀醫師分析失智症中醫處方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林舜穀、柳瑞明醫師探討中醫用於攝護腺癌合併憂鬱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
0
0

 

 

01_JCM_LinPH_LinSK_LiuJM_21

 

 

文章介紹

 

攝護腺癌是最常見的男性泌尿道癌症,探討抑鬱(depression)與攝護腺癌的美國研究顯示抑鬱對預後有負面影響,作者團隊的台灣本土研究亦證實已有遠端轉移的攝護腺癌若有抑鬱狀況則死亡風險顯著較高。

 

台灣健保資料庫研究顯示超過 20% 的攝護腺癌患者採用中醫(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作為輔助療法,為了探討安神類科學中藥(Spirit-Quieting TCM)對攝護腺癌合併憂鬱個案的效果,作者團隊也使用健保資料庫進行研究。

 

本研究將符合條件的攝護腺癌個案分成三組:TCM for depression、TCM for other purposes、no TCM,追蹤期(中位數 6.2 年)後此三組的死亡率分別為 14.8%、24.5%、31.6%。校正後的多變量 Cox 比例風險模式顯示 TCM for depression 顯著相關於較佳預後(hazard ratio = 0.42)。

 

 

期刊介紹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JCM)是創刊於 2012 年的全電子版、open access 期刊,出版商為瑞士的 Multidisciplinary Digital Publishing Institute(MDPI)。JCM 的 2017 年 impact factor 為 5.583,在 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 領域排名 15/154(Q1)。

 

 

再次恭喜兩位醫師!

 

 

林舜穀醫師與新思惟

 

 

 

柳瑞明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林舜穀、柳瑞明醫師探討中醫用於攝護腺癌合併憂鬱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林舜穀醫師關於中醫對失智症照護與醫療支出影響為何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
0
0

 

 

01_Medicine_LinSK_10

 

 

文章介紹

 

失智症(dementia)不只是記憶力減退、其他認知功能也會退化,甚至可能出現干擾行為與個性改變而影響人際關係與工作能力。全球失智症人口將近 5 千萬人,估計 2015 年花費在失智症的照護成本為 8180 億美元

 

中醫(TC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在失智症照護領域已有不少應用與研究。TCM 對於失智症照護與醫療支出是否有正面助益,即為本篇論文探討主題。

 

作者團隊使用健保資料庫進行研究,納入 1997 年到 2012 年 9438 例新診斷為失智症的個案進行分析,分成 TCM users (43.4%)、non-TCM users (56.6%) 兩組;advanced nursing care 則為需要接受氣管內管、導尿管、鼻胃管照護的情況。

 

分析結果顯示 TCM 組的 advanced nursing care 需求較低(adjusted hazard ratio = 0.61);在住院花費與住院時間分析中,也是 TCM 組較低。

 

 

期刊介紹

 

Medicine 創刊於 1922 年,曾是一般內科學(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分類中的 top 10% 期刊(2014 ranking: 15/154),2014 年的 impact factor(IF)為 5.723。

 

2015 年 Medicine 撤除 paywall、從傳統期刊轉型為 open access(與 PLOS ONE 原生 open access 不同而引起不少討論)。隨後 2016 年中 JCR 初步公布 Medicine 的 2015 年 IF 為 1.206,從 Q1 摔成 Q3 期刊(77/151);但隨後 JCR 正式資訊卻顯示為 2.133(Q2 期刊)。

 

Medicine 的 2016 年 IF 再降為 1.803,但仍為 Q2 期刊(58/154);2017 年的 IF 則回升為 2.028,繼續保持 Q2 期刊(56/154)。有興趣的朋友可繼續追蹤後續變化。

 

 

再次恭喜林醫師!

 

 

林舜穀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林舜穀醫師關於中醫對失智症照護與醫療支出影響為何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陳一心醫師參與團隊探討 NT-proBNP 用於血液透析族群預後分析的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
0
0

 

 

01_JCM_ChenTH_04

 

 

文章介紹

 

N 端前 B 型利鈉肽(NT-proBNP; 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是心臟衰竭生化指標之一,因為心室心肌細胞在心臟肌肉擴張與心室壓力升高下,會釋放出 proBNP 並迅速裂解成 BNP 和 NT-proBNP。

 

NT-proBNP 近年被應用於重症醫學領域,可協助急性冠心症個案的風險評估;亦有研究顯示對於接受血液透析(hemodialysis)的腎衰竭個案,NT-proBNP 是相當不錯的存活預測生物標記。

 

除了存活預測,NT-proBNP 應用於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的其他臨床預後(clinical outcomes)評估效用為何、目前文獻仍有不足之處,因此作者團隊進行了前瞻式臨床研究探討此議題。

 

分析結果顯示在設定的 clinical outcomes 項目中,NT-proBNP 對於接受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急診就醫、住院與入住加護病房狀況,在短期內皆有不錯的預測效力;在死亡風險方面則或有較長期的預測效力。

 

 

期刊介紹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JCM)是創刊於 2012 年的全電子版、open access 期刊,出版商為瑞士的 Multidisciplinary Digital Publishing Institute(MDPI)。JCM 的 2017 年 impact factor 為 5.583,在 Medicine, General & Internal 領域排名 15/154(Q1)。

 

 

再次恭喜陳醫師!

 

 

陳一心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陳一心醫師參與團隊探討 NT-proBNP 用於血液透析族群預後分析的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攝護腺癌系列研究,團隊發表有成!

$
0
0

 

作者:衛福部桃園醫院 泌尿科 柳瑞明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林舜穀、柳瑞明醫師探討中醫用於攝護腺癌合併憂鬱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00_FB_2014.07.06-333

 

 

在短短時間內,又有機會分享論文心得,實在是覺得很幸運,同時也是自己與團隊的努力,再次獲得肯定。

 

投入學術研究的日子,算一算也有好幾年了,現在覺得從事研究,像是在堆積木,一塊一塊地蓋起自己的專屬物品,最後堆起來可能是大樓、汽車或是機器人,端看自己心中最初設定的藍圖為何。

 

 

組團出發:首篇攝護腺癌研究發表

 

這次獲得刊登的學術論文,以研究主題設計來說,是接續之前的作品;三年前,我們團隊使用台灣的健康大數據來做研究,提出「科學中藥可能有輔助抗攝護腺癌的效果」,在林柏宏醫師、林舜穀醫師等人齊心協力之下,我們團隊做攝護腺癌研究的第一篇論文正式出爐,獲得刊登!

 

 

系列研究:探討攝護腺癌與憂鬱症

 

接下來的研究,針對此主題,探討了攝護腺癌與憂鬱症的研究,同樣使用健康大數據來探索兩者,以攝護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臨床治療分成三組:局部的攝護腺癌、已有轉移的攝護腺癌、去勢抗性的攝護腺癌。

 

結果,發現在已有轉移的攝護腺癌這一組別,同時患有憂鬱症的個案,有較高的死亡風險。因為之前已經有不少類似主題的文獻,這一篇文章真的滿難投稿出去,花費了一番力氣,才獲得刊登。

 

 

前面的鋪陳,啟發續集之作。

 

最後回到這次的研究主題,就如同堆積木,先堆了最下面的科學中藥輔助性抗攝護腺癌的研究發表,旁邊則堆了憂鬱症可能會惡化攝護腺癌的研究發表。我們就發想,如何再堆一塊積木上去?

 

既然科學中藥有輔助抗癌的效果,而憂鬱症會有惡化的結果,一個假設油然而生:「是不是專門治療憂鬱症的科學中藥,可以降低攝護腺癌惡化,甚至有幫助抗癌的功效?」

 

有了這個想法之後,我們便去搜尋相關文獻,發現目前沒有人回答過這個問題,於是我們投入這次的健康大數據研究,來探討安神類科學中藥 Spirit-Quie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對攝護腺癌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安神類科學中藥,對於攝護腺癌同時合併憂鬱症的個案,服用之下有正向幫助之效果,接著便加快腳步,進行論文寫作、圖表統整、英文編修,完成這篇研究論文。

 

 

新年大禮:論文被接受了!

 

在投稿的過程,本來心中抱持著被退稿的準備,畢竟退稿可以說是家常便飯了。沒想到,很快的時間內,就接受到 major revision 的通知,editor 與 reviewers 給了回覆的機會。

 

雖然 reviewers 的提問有些刁鑽,我們還是按照既定原則,一則一則盡力去回覆。然後就在大年初一,論文正式獲得接受,期刊主編給了我們一個春節賀禮。

 

這篇續集研究論文是我們團隊的心血,由衷感謝研究團隊的林舜穀醫師與林柏宏醫師。在相同理念之下,團隊成熟度與合作默契,隨著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論文發表,磨合得越來越好。最後,再度感謝院方的支持,與一路以來許多師長們的指導。

 

新年新希望,希冀我們團隊未來能夠發表更多、更優質的學術研究。

 

 

最新活動

 

 

The post 攝護腺癌系列研究,團隊發表有成!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郭亮增醫師參與團隊探討糖尿病合併慢性腎病的「髖部骨折手術預後」之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刊登!

$
0
0

 

 

01_JBMR_KuoLT_10

 

 

文章介紹

 

年長者發生髖部骨折(hip fracture)常會影響日後活動與生活功能,甚至出現併發症(譬如肺炎、褥瘡、感染)而導致死亡率上升。髖部骨折的年長患者,若合併有糖尿病(diabetes)、肝硬化等狀況,則處理上更為棘手、且預後可能更差。

 

研究亦認為慢性腎臟病(CKD; chronic kidney disease)除了增加髖部骨折機率,也會增加髖部骨折手術後的死亡率與併發症風險。糖尿病是 CKD 最常見的危險因子,為了探討糖尿病若併發 CKD,臨床上對髖部骨折手術預後的影響為何,作者團隊使用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

 

研究納入 44065 例髖部骨折的糖尿病個案、並有接受 primary osteosynthesis 手術,依據腎功能狀況分成三組:11954 例為 diabetic CKD group、1662 例有接受透析治療(diabetic dialysis group)、30449 例為 diabetic non-CKD group。

 

針對術後感染與 revision surgery 的分析結果顯示,diabetic dialysis group 的風險顯著高於其他兩組,diabetic CKD group 與 diabetic non-CKD group 兩組間則沒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關於再入院與死亡風險的分析中,diabetic CKD group 則顯著高於 diabetic non-CKD group(p < 0.001)。

 

 

期刊介紹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JBMR)創刊於 1986 年,為 American Society for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的官方期刊。JBMR 在 2017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6.314,是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領域的 Q1 期刊(13/142)。

 

 

再次恭喜郭醫師!

 

 

郭亮增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郭亮增醫師參與團隊探討糖尿病合併慢性腎病的「髖部骨折手術預後」之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Journal of Bone and Mineral Research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曾秉濤醫師探討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飲食失調的統合分析,獲 Prostaglandins, Leukotrienes & Essential Fatty Acids 刊登!

$
0
0

 

 

01_PLEFA_TsengPT_38

 

 

文章介紹

 

飲食失調(eating disorders)病因複雜,從個人、家庭到社會文化因素等、層面甚廣,大致可分類為神經性厭食症、神經性暴食症與其他飲食失調疾患。

 

飲食失調研究的涵蓋範圍亦廣,從基因腦內 serotonin system 失常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 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等角度進行探討的文獻皆有。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UFAs;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是人體從食物中獲取的必需營養素,可刺激 BDNF 的生成,因此 PUFAs 與飲食失調的關係亦成為此領域的研究主題。作者團隊便接著針對此主題進行了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跟對照組相比,飲食失調患者血漿中的 total omega-3 fatty acids 濃度顯著較高,而 total omega-6 fatty acids 濃度則顯著較低;補充 PUFAs 有助於體重控制的預後,但是對疾病嚴重度與情緒症狀則幫助不大。

 

 

期刊介紹

 

Prostaglandins, Leukotrienes & Essential Fatty AcidsPLEFA)為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涵蓋與 lipids 有關之研究,並著重於 human studies。PLEFA 的 2017 年 impact factor 為 2.437。

 

 

 

曾秉濤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曾秉濤醫師探討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飲食失調的統合分析,獲 Prostaglandins, Leukotrienes & Essential Fatty Acids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訊] 黃暉凱醫師關於 benzodiazepine 與中風後肺炎風險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BMJ Open 刊登!

$
0
0

 

 

01_BMJ_HuangHK_12

 

 

文章介紹

 

吸入性肺炎是中風後常見的嚴重併發症,因為吞嚥功能、口咽部感覺與協調性皆會受中風影響而變差。文獻也顯示中風後發生肺炎,顯著相關於上升的死亡率。

 

中風後的肺炎事件依時間可分成兩種:中風後一個月內發生的肺炎為 acute-onset、超過一個月則為 chronic-onset。

 

Benzodiazepine (BZD) 是常用的鎮靜安眠劑,主要用於安眠、鎮靜、抗焦慮與治療癲癇等狀況。文獻顯示 BZD 可能會增加罹患肺炎的風險、與之後的死亡率;但也有研究顯示,中風後一個月內的 pneumonia-related morality 在 BZD 組與對照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為了探討中風後的 chronic-onset pneumonia 與使用 BZD 是否有關,作者團隊使用健保資料庫進行探勘。分析結果顯示 BZD 組顯著有較高的 chronic-onset 肺炎風險(adjusted hazard ratio = 2.21, p < 0.001)。

 

 

期刊介紹

 

BMJ Open 是創刊於 2011 年的全電子版、open access 期刊,出版商是 BMJ Publishing Group Ltd,屬於英國醫學協會 (BMA; 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在 2017 年的 impact factor 為 2.413。

 

 

再次恭喜黃醫師!

 

 

黃暉凱醫師與新思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訊] 黃暉凱醫師關於 benzodiazepine 與中風後肺炎風險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BMJ Open 刊登!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突破第一篇關鍵點後,繼續向前挑戰。

$
0
0

 

作者: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精神醫學部 張俊鴻 主任

相關文章:[快訊] 張俊鴻醫師關於 NMDA 促進藥物用於思覺失調症的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 刊登!

 

 

01_psychopharmacology_changch_share12

 

 

有一便能有二

 

兩個月前才剛分享個人第一篇統合分析論文入門心得(511 篇文獻中篩選出 8 篇進行最後分析),很榮幸短期內能再次分享統合分析進階心得(887 篇文獻中篩選出 25 篇進行最後分析)。

 

兩年前剛上完新思惟《統合分析工作坊》,立馬嘗試找題目,後來決定先做老年憂鬱的光照治療。就如之前心得所言,「動手作」很重要,才能實際知道問題所在,我在思考後應用了從工作坊學到的實戰方法(例如細切題目、關鍵字查詢技巧)加以克服。

 

第二篇也被接受時、感觸良多。回想一年前,我還在挑戰統合分析入門題,這種進階題可不是當時的我能寫出來的。靠著一步一腳印、規劃進度,以及感謝貴人們的幫忙,這篇在無數困頓中終於成功刊出了。

 

 

獲得第二項研究技能

 

我的第一項研究技能是醫療資料庫研究,成功發表第二篇統合分析論文後終於對第二項研究技能(統合分析)也有點心得了。

 

目前手上有的兩項研究技能都是醫學系畢業後才學的,特別要感謝的是新思惟小班工作坊。因為諸多限制,繼續開發其他研究技能中。

 

 

困境經驗分享

 

個人第一篇統合分析投稿後,剛好參與了 NMDA 受體調控藥物的臨床研究,起初是想作該特定藥物的統合分析,查詢文獻後發現針對特定藥物、特定疾病的論文只有兩篇。

 

問題來了,當作小題目發表呢?還是擴大範圍?(針對疾病擴大範圍、還是針對藥物擴大範圍?)

 

謝謝眾多貴人幫忙,當時林教授和曾醫師都建議針對相同藥物機轉 NMDA 調控的藥物來擴大搜尋範圍,讓論文更有價值。

 

為了讓論文更有價值是要付出代價的,一查發現這題目果然很重要,因為已經有三篇統合研究了,那我們第四篇的價值是甚麼?工作坊課中說過,重複的統合研究最好要納入更多更新的文獻、且要有新的顯著發現。

 

我們這篇納入更多研究後,次族群分析顯示年輕的思覺失調症患者療效較佳,且 N-acetyl cysteine 顯著能改善患者的 working memory。此次做進階題目真的是上課時提到的問題幾乎都遇到了(endpoint 量表不同怎麼辦?沒給原始分數怎麼辦?只有圖表沒有數據怎麼辦?)還好課堂上有講應對方法,也感謝林星帆統計顧問,這些問題總算一一克服並完成論文。

 

 

徵求志同道合的研究夥伴

 

準備投稿時又是另一項挑戰,首先便是期刊選擇。因為題目為藥物機轉,所以先挑選了精神藥物類期刊。當時選了四分左右的期刊,三個月後、三個審稿者回覆了滿滿兩張 A4 的問題。

 

此外編輯要我們重新英修,因為這個英國精神藥理官方期刊要求的是「英式英文」,我們當初送修成美式英文了。

 

審稿者主要論點是希望我們強化新的發現,辛苦地增加分析並回答問題後,再次送英式英修,然後終被接受。

 

統合分析研究需要團隊作戰,在此徵求上過工作坊的夥伴一起合作,目前我們的主題以「思覺失調症」和「失智症」為主,歡迎來聊聊、一起加油!

 

 

02_changch_share12_QR_code

張俊鴻醫師的部落格(超連結

 

 

最新活動

 

 

The post 突破第一篇關鍵點後,繼續向前挑戰。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你聽過馬拉松式統合分析嗎?

$
0
0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機器人輔助部份腎臟切除手術」處理腎腫瘤之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Robotics and 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 刊登!

 

 

01_ijmr_tsengpt_share_34

 

 

我想很多人都沒聽過什麼叫做「馬拉松式統合分析」,這是一定的,因為這個名詞是我自己發明的(被圍毆)。

 

 

時間,讓人又愛又恨的因素。

 

在統合分析領域,時間是研究者的雙面刃(請參閱 前情提要),這個現象在熱門主題的研究更是如此。

 

當你很用心地下載了近百篇論文的全文,再花了半年辛苦整理完後,突然發現這半年期間又多發表了二十篇新文章(這個速度在熱門議題很正常),你只好又下載這二十篇文章來看。

 

看了之後大驚,裡面又有十篇需要收錄,你再花三個月整理完這十篇,發現這三個月期間又多出了十幾篇新文章,你一氣之下先把 PubMed 封鎖、然後將這新的十幾篇文章巡過並整理完,終於順利可以跑統計了。

 

但經歷這九個月後,為了準備主任指定給你的年會演講,又再耽擱了三個月。此時回過頭看,自己一年前擬定的題目連第一個字都還沒開始寫 ……。

 

 

驚!不斷有同主題的統合分析發表!

 

前述故事是在真實世界發生過的案例(雖然有部分為東拼西湊、以保護當事人)。

 

本篇論文主題的「達文西手術」在泌尿科可是非常熱門且新穎的題材。2016 年擬定此主題時,已有人寫過統合分析(2014 年發表,收錄 8 篇研究、3418 例個案);2017 年中我們完成第一階段文獻整理,又有另一篇統合分析刊登出來(收錄 16 篇研究、3024 例個案),幸好這兩篇皆沒有得到非常完整的結論。

 

在我們反覆修正(反覆退稿與投稿)過程中,又有一篇同主題的統合分析刊登出來,這次收錄了 19 篇研究(共 3551 位患者)!

 

 

危機就是轉機

 

最後那篇統合分析刊登出來時,我想:「糟了,時間距離我們這篇太近了,我們還有辦法找到突破點嗎?」

 

團隊中的另一位關鍵作者(蔡昇翰醫師)是長期專注此領域的專家,他清楚地點出:「這篇的結論仍不完整,而且我們的資料將近兩倍,不用擔心!」

 

是的,我們總共收錄了 34 篇研究,共 60808 位患者(其實個案數不只是兩倍喔),而且我們收錄進來的各種 outcome 也遠超過前人「們」的研究,除了術後的各種 complication、我們連術中的 complication 也納入評估。

 

為了證明我們與眾不同,我們還依照患者初始腎腫瘤嚴重度的不同,做了更深入的討論!

 

 

差異性是勝敗關鍵!

 

很多研究者都知道,盡量別做出 me too study;但如何在眾多「相同」中,找出不同點,這就是功夫所在了,這同時也是臨床醫師最重要的地方:「臨床洞察力」!

 

因此蔡醫師透過他臨床上的觀察,發現到不只是術後安全性,術中的安全性也是達文西手術的賣點,而這個賣點恰好也是我們這次研究的重要發現之一。透過這樣的差異性,終於讓我們的研究順利脫穎而出!

 

 

最新活動

 

 

The post 你聽過馬拉松式統合分析嗎?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新手醫師無法做研究的三大迷思

$
0
0

 

作者:文信診所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 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減少焦慮症狀的統合分析,獲 JAMA Network Open 刊登!

 

 

00_FB_Meta-analysis_20181124_0336

 

 

「啊,我只是個新手,什麼資源都沒有,怎麼做出膾炙人口的研究和文章」、「我只是一個新手,沒有臨床經驗,沒有研究經驗,連上台報個案的經驗都沒有,要怎麼做研究」、「作為醫院最菜的新手,所有工作重擔都在我身上,忙得比陀螺還像駝駱(這個不是我刻意選字的唷,是新注音自己選的)」……年輕的你,是不是常聽到同儕這樣說呢?或者這些話就是你自己說的呢?

 

 

沒有資源,就沒有希望嗎?

 

很多新手醫師在構思研究題材、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最擔心的就是自己沒有任何經費或資源,所以沒有題材可以寫論文,而這些資源都掌握在幾位前輩手上,自己不見得有機會可以分到這些資源,因此新手醫師就躲在角落,自怨自艾畫圈圈……

 

作為一個診所醫師,我自認是最有資格跟新手醫師們討論這個議題。以前我在醫院工作時,感受不深,但是到了診所之後,才知道什麼叫資源匱乏:在醫院,有圖書館、有前輩、有同儕、有廠商(嗯,當然不是指廠商贊助,而是指廠商可以幫忙詢問訊息);但是在診所,我們講求的是「雙手萬能」,也就是說,你只能靠自己的雙手,篳路藍縷開拓出自己的路。

 

雖然我在診所工作,前輩和同儕都對我很好很幫忙,但那也僅止於工作,在研究上面,完全就是獨自一人奮戰!誠如蔡校長在「新思惟之友」社團中介紹的這篇;這文章是我在診所工作完成的,正好是資源最缺乏的時候,但也是在最艱困的日子,才最能專心思考突破困境的方式:找到突破天際的鑽頭,突破研究的困境(這絕對不是某動畫的台詞)!

 

而帶我突破困境的那個鑽頭,就是統合分析這個工具。透過統合分析,我不用臨床收案、不用請病人寫受試者同意書、不用進研究室,就能夠完成一篇點閱率最高的文章!

 

 

沒有經驗,就沒有資格嗎?

 

作為一個懵懂無知的 young VS 來說,我想,我是最有資格回應這個迷思的人。我過去上台報告研究的經驗,幾乎都是淒涼下台:京都會議被慘電、環太平洋會議沒有人在聽,連個案報告也被嫌棄文理不通。

 

事實上,無知不是罪,有罪的是無知又不承認。作為臨床醫師,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棘手的問題(當然,如果你行醫過程一帆風順,請跳過這題),而這些棘手問題就會是你研究的好題目。

 

沒有經驗的我們遇到問題時,第一步一定是承認自己的無知,然後去尋找相關解答(例如 review article 或 guideline),當你發現目前的證據都沒辦法處理這困境時,就是你的機會了!

 

 

沒有時間,就沒有結果嗎?

 

對於一個在診所工作、生活困頓、到處寫論文寫心得賺生活費的小醫師來說,這個迷思最應該由我來破除。

 

很多新手醫師內心都會有一個憧憬:等我老了,也要去診所工作,這樣最清閒。事實上,當你來到診所工作後,你才會發現在診所真 XXX 的忙,因為收入大幅減少,你必須想辦法生出其他技能來賺外快,才能勉強維持生計。

 

雖然我現在於診所看診時間較少,但實質上的每週工時絕對超過 120 小時(當然還是比住院醫師少),扣除掉看診時間,剩下時間都在想論文的題材與撰寫論文,搭捷運時手機滑的是 PubMed(最誇張的一次,PubMed 發現我搜尋頻率太高,以為我是機器人,就把我 band 了),吃飯時配的畫面是森林美圖……forest plot。

 

新手醫師往往因為工作繁重,導致自己能分配的時間變少,而且這稀少的自主時間中,能維持正常體力腦力的時間又更少,所以幾乎沒有時間好好規劃、整理自己的研究。然而,正如孟子說的:「每個人一天只有 24 小時,怎麼分配而達到最大化利用,則是每個人的本事。」(孟子又說:不是隨便在人名後面加引號,就是那個人說過的話。)

 

新手醫師雖然時間少,但總是有些零碎的時間,若能將它最大化利用,就是你和他人做出差異化的地方了!

 

 

最新活動

 

 

The post 新手醫師無法做研究的三大迷思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對精神科醫師的我來說,重要的里程碑。

$
0
0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 divalproex 治療躁鬱症時對於 suicide risk 影響為何的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刊登!

 

 

Meta-analysis_20181216_0487

 

 

臨床治療的困擾,就是你的機會。

 

這個觀點我已經在許多場合說過好幾次。唯有「臨床醫師的困擾」才會引起其他臨床醫師的共鳴,否則再怎樣天馬行空的想法,都只會淪為「陽春白雪」的存在(也就是說,雖然題目重要且未來可能很有意義,但現階段沒有人知道這東西的重要性,導致沒人會理睬這篇)。

 

精神科臨床治療過程中,「自殺風險」是相當棘手的議題,目前沒有任何的治療方式能夠確實的預防「自殺風險」,而某些號稱能夠降低自殺風險的策略,往往都是耗時耗財的作法(例如:積極且密集的心理治療或家族治療),沒有幾個病人或家屬能夠承受的。因此開始有些醫師嘗試尋找更簡單的方式,也就是吃藥。

 

雖然有些藥物被認為可以順利降低自殺風險,鋰鹽(lithium),目前雖然被發現能夠降低自殺風險,但是相伴隨而來的風險也是相當大,鋰鹽的中毒劑量和治療劑量太過接近,導致患者很容易因為鋰鹽過量而中毒(當然,患者吞鋰鹽做為自殺行為也是顧慮之一)。

 

 

臨床經驗與實證證據

 

臨床經驗中,我們「感覺上」valproate 好像對降低自殺風險有那麼一點效果,但又不是很明顯,因為患者服用 valproate 後症狀改善,理論上自殺風險也會下降,但也不是每個患者都有這樣的效果。

 

因此臨床觀察到的結果不是很肯定(這部分和我們前面 valproate 輔助療法在schizophrenia 患者的那篇情況不同),這時我們就需要更高位的研究來確認,當然「個案報告」的上位研究就是「observational trial」或更高級的「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但是一般而言,很多研究為了倫理因素,不會讓這些有高度自殺風險的患者加入研究裡面,所以要有良好設計的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是相當困難的,但是觀察性研究又容易有過多的干擾因子,這該怎麼辦呢?

 

 

透過統合分析提高證據力不足的遺憾

 

在實證醫學的金字塔裡面,統合分析往往比一般的觀察性研究有更高的位階 (當然,如果統合分析根據的是良好設計的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那麼證據力就更充足了),因此當觀察性研究無法提供明確證據時,統合分析就能協助克服這樣的缺憾。

 

在我們這篇「Valproate 與自殺風險相關性」的統合分析之中,我們發現到和臨床經驗有出入的地方是:valproate 和沒有治療相比,並不能降低自殺的風險(好啦,就像我前面說的,valproate 也不完全有效,所以也不是和臨床經驗完全相牴觸),雖然這樣的結果在醫療上來說,相當令人洩氣(還是沒找到能夠順利降低自殺風險的藥物)。

 

但這樣的結果也提示了臨床醫師一個意義:不要再單純拿 valproate 作為預防自殺的治療,而要納入其他更積極的治療模式才行!

 

而這樣的觀點也讓我們順利的被精神科界老牌雜誌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 給接納了!

 

 

最新活動

 

 

The post 對精神科醫師的我來說,重要的里程碑。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快樂做研究的幾種方法,增加研究起飛成功率!

$
0
0

 

作者:嘉義長庚醫院 耳鼻喉科 蔡明劭 醫師

相關文章:[快訊] 蔡明劭醫師關於 Sjögren’s syndrome 與慢性鼻竇炎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01_tsaims_share09_Research_Fun

 

 

從臨床研究發展專利,再應用於臨床。

 

非常榮幸跟大家分享我們團隊的研究成果,這篇是張耕閤醫師、陳囿丞醫師與明劭合作論文,本團隊則是由吳清源主任、徐正明主任領導的跨領域團隊。

 

更值得驕傲的是本團隊在首席發明人(張耕閤醫師)與共同發明人(楊曜旭醫師、葉瑞銘主任、林育昰主任、蔡明劭醫師)歷經兩年的無數次實驗後,終於研發出「淨鼻有機草本精粹」(已申請中華民國、美國、新加坡、澳洲等 8 國專利),並完成技術轉移、準備量產上市。

 

本團隊臨床試驗發現「淨鼻有機草本精粹」的舒適度與效果更勝傳統洗鼻,能增加患者洗鼻的接受度與效果,幫助過敏性鼻炎和鼻竇炎患者改善症狀。藉由產品銷售,將長庚醫院優質創新的醫療推廣到全世界,創造商機並造福更多鼻竇炎患者。

 

 

故事起源

 

在 2015 年 2 月一個悠閒假日午後,陪太太參加同學會的明劭和耕閤在一片綠意圍繞的「有兒菈菈樹花園餐廳」暢談研究。為了宣示投入科學研究的決心,我們當場中止了購買 XBOX 主機和遊戲的計畫,後來這筆錢用於參加新思惟研究課程

 

至今已滿四年,幸運地學術起飛(共發表 > 20 篇論文)。這一路走來雖然辛苦,投注的時間超多,但心情一直是快樂的。

 

 

研究樂趣多,怎能不愛她!

 

想想自己真的很幸運,一路上得到許多貴人相助、師長提攜、同伴支持,明劭才能走到這裡。今日的我小有所成,也願分享我的心得,讓更多立志做學術的朋友能快樂做研究。

 

在我們的研究團隊裡,研究氣氛總是快樂、積極、正向。一個又一個的學術成就和里程碑,就在歡樂的氣氛中逐步達成。究竟是如何做到,明劭在此分享自身體悟到快樂做研究的幾種方法,分述於下。

 

 

做研究就像遊戲一樣好玩

 

明劭從小就是電玩控,從小學一路玩到醫學院畢業,從街機、家用主機、玩到電腦遊戲,從動作遊戲、策略遊戲、玩到 RPG 角色扮演遊戲。

 

即使是最忙的住院醫師時期,也沒有錯過當時最流行的幾款手機遊戲。有時甚至玩到廢寢忘食、日夜顛倒、近乎癡迷。然而,在我立志做研究後,就不再玩遊戲了。因為,我發現做研究比打電動更好玩。

 

 

一步步拿經驗值,升級的成就感。

 

做研究的態度要嚴謹,但心情可別沉甸甸的。我喜歡帶著輕鬆愉快,如同玩遊戲的心情來做研究,因為如此最能挖掘箇中樂趣。

 

學術起飛的過程就像玩一場自己當主角的 RPG 角色扮演遊戲。從一開始 level 0、金錢 0、血量少、攻擊力超弱的魯蛇,透過努力解任務、打怪、拿經驗值,在拚升級的過程中逐漸壯大。

 

研究起飛時,每進一步都能感受到立即的回饋。一旦練成新研究技能,攻擊力大增且攻擊招式更加炫麗,便可以做出更多跨領域、跨方法學的卓越研究,實在快感無限。

 

電玩世界用分數來評估您的表現,網路遊戲還能與世界各地玩家一較長短;做研究,樣也有這樣的評比系統、和網路交流平台。我推薦研究者使用工具「量化」研究成果、增加成就感。

 

譬如您可以使用 Google ScholarResearchGatePublonsScopus,除了即時更新您的論文數和引用數,還真的有給您打一個分數(RG score)和您的世界排名百分比,使你的研究戰鬥力讓全世界都看到!

 

 

02_tsaims_09_RG_score_IF_points

研究起步時的 Level 1 明劭 ResearchGate 個人頁面

 

 

玩遊戲的過程也在推動醫學進步

 

吳昭慶醫師曾說過一句激勵人心的名言:「研究的目的在推動醫學進步」。

 

想一想,我們一邊快樂享受研究遊戲的樂趣,同時也正在做一件推動醫學進步、有意義的事,一兼二顧,實在太棒。所以心中總是充滿溫馨與快樂。

 

 

團隊合作樂趣多

 

一個人做研究,難免孤單寂寞。但一群人做研究,互相支援、彼此鼓勵,即能激發出樂趣。組建團隊的過程裡也充滿樂趣,結交朋友、廣結善緣,看著連自己都無比佩服的強者陸續加入團隊,真是令人歡喜。

 

強強聯手一起組隊打怪,發出威力更強、變化更多的組合技,樂趣無窮也。

 

 

遊戲的戰果能運用在真實世界

 

非職業的遊戲玩家,分數玩得再高都是自嗨而已。然而,這款研究遊戲不一樣,研究遊戲 CP 值最高之處在於:遊戲戰果能運用在真實世界的工作上。

 

提出重要臨床問題,用研究成功回答它,還能進一步申請專利、技術轉移,再將產品應用於臨床。過程中不但可以得到分數與成就感,還能實質提升學術聲望、金錢(論文獎金)、教職、職位晉升等等,實在太值得了。

 

 

每天記錄研究時間

 

蘇一峰醫師說過:「研究起步者首要任務是讓自己變強」。在變厲害之前是不會有人找你合作的。因此,研究起步的路通常是孤獨的。

 

一個人默默自己搞,在第一篇論文成功發表前,沒甚麼太大的成就感。這個階段,明劭的方法是每天記錄投入研究的時間,知道自己做了多少努力,多給自己一點肯定來累積成就感。

 

建議您放寬研究時數的認定標準,把遇到疑難雜症時上網查資料、讀 paper、閱讀最新版 guideline 這類與研究相關的事都算進研究時數,更有成就感。

 

明劭從 2015 年 2 月立志做研究,到 2016 年 12 月才發表第一篇 SCI original article。其間每月平均投入 80 小時,共計投入總時數約 1760 小時,才迎來學術起飛。

 

研究起步無法成功者,都是在這段「孤獨航程」中滅頂的。因此明劭分享這個方法,希望能給孤單的研究起步者增添能量與勇氣,揚帆搖槳、繼續前進。

 

 

睡眠與運動給你好心情

 

最後一點,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那就是充足的睡眠和適度的運動。睡眠充足才有好心情,而運動能讓身心保持在最佳狀況。擁有健康的身體,研究之路才能走得穩健又長遠。

 

最後,祝福各位朋友,研究順利、圓滿成功!

 

 

最新活動

 

 

The post 快樂做研究的幾種方法,增加研究起飛成功率! appeared first on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 新思惟國際.

Viewing all 1065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