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克服研究的逆風,成功登上 SCI 期刊!
作者: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食品安全管理研究所 林鼎彥 助理教授相關文章:[快訊] 林鼎彥助理教授團隊,在醃製醬菜中,快速測量苯甲酸殘留準確性之研究,獲 Food Science & Nutrition 刊登! 新思惟的高效學習,勝過許多教師成長營。...
View Article[快訊] 王博醫師團隊,使用心臟電腦斷層參數,預測先天性心臟病病童肺高壓之研究,獲 Clinical Imaging 刊登!
文章介紹 在先天性心臟病的評估中,患者是否產生肺高壓,是預後的重要指標之一,雖然主要的臨床評估工具,是心臟超音波,以及心導管壓力量測,但今日臨床上我們經常使用多切面電腦斷層做結構評估,是否電腦斷層看到的影像,也能預測患者是否有肺高壓呢?這是王博醫師團隊有興趣解答的問題。 研究收入了 44...
View Article[快訊] 秦家翊醫師團隊,分享 BT shunt 出血之個案影像,獲 European Heart Journal 刊登!
文章介紹 幼童的先天性心臟病,在診斷、照顧、治療上都因為患者的體型較小,並不容易。這次秦醫師與其團隊,遇到一位左邊 BT shunt 出血的患者,並提供清楚漂亮的電腦斷層與超音波影像,供醫療界同好參考。 這個小朋友,出生時就被診斷出有共同動脈幹 truncus arteriosis 與肺動脈吊帶 pulmonary sling,在 13...
View Article[快訊] 張俊鴻醫師團隊,關於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脊液與血中 D-serine 濃度之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文章介紹 阿茲海默症,目前並沒有很好的診斷生物標記,其中一個可能的候選,是 D-serine,但目前的文獻結果並不一致,張醫師團隊預計將既有的研究統合起來,取得現況結論。 收入了 7 個研究,共 1186 個患者,結果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不管在腦脊液或血中的 D-serine 濃度都比較高,而且濃度越高,患者的 MMSE 越低,呈現負相關。表示這的確是一個潛在可能的生物標記。...
View Article從繁重的臨床工作中,細心挖掘寶藏。
作者:花蓮慈濟醫院 小兒科 秦家翊 醫師相關文章:[快訊] 秦家翊醫師團隊,分享 BT shunt 出血之個案影像,獲 European Heart Journal 刊登! 在大型醫學中心當重症科別的 fellow,光應對臨床工作的繁忙及患者病情的快速變化,就已疲於奔命。即使遇到一些精彩的 case,常常在科內討論完,就不了了之、沒有下文。 但有時,機會就在不經意中出現。...
View Article[快訊] 吳爵宏醫師團隊,統計兩年超音波介入病例成績,獲 Journal of Medical Ultrasound 刊登!
文章介紹 近年來,超音波導引介入治療,越來越常在臨床上被使用,吳爵宏醫師團隊,想知道自己過去所施作的介入治療,後來到底效果如何,於是做了本篇回顧整理。 研究收入了 2017-2018 共兩年的超音波介入患者,並追蹤其預後,整體來說,介入治療的有效比例為 81%,在不同的部位,有效率則在 70-88% 之間。最有效的是滑液囊注射,88% 有效;效果相對有限的,是主訴為麻的患者,70% 有效。...
View Article[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對於利他能於中低智能過動症患者的效果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文章介紹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患者,常合併智能障礙,並影響之後的相關學習。利他能類的藥物,是第一線的治療,不過,過去並沒有針對「智能障礙或邊緣性智能的 ADHD 患者」,使用利他能後的效益統合分析。曾秉濤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主題做探索。 經過文獻搜索後,共取得 8 篇研究,收入 242 位使用利他能類藥物的受試者,並有 181...
View Article[快訊] 葉大全醫師團隊,關於大笑治療對思覺失調症患者 BDNF 與皮質醇影響之研究,獲 Psychiatry Investigation 刊登!
文章介紹 思覺失調症,可能與壓力調控系統,以及神經滋養因子有關。葉醫師與其團隊,想知道對思覺失調症患者,如果給予大笑治療,對於壓力調控系統的皮質醇,以及神經滋養因子的 BDNF 是否會有影響,包括在介入時的濃度,以及停止治療後的濃度。 研究收入了 59 位思覺失調症患者,以隨機分派的方式,分為 32 位實驗組,除了一般的臨床治療外,另接受 8 周的大笑治療介入,以及 27...
View Article[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停經轉換期與之後的婦女,使用抗憂鬱劑效果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文章介紹 停經轉換期,以及停經後的婦女,可能產生憂鬱症狀,但是否該使用抗憂鬱藥物,目前仍有爭議。曾秉濤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議題做統合分析,看看既有文獻的初步結論。 收入 7 篇研究,共 1676 人,統合後發現,抗憂鬱劑在停經轉換期與停經後的婦女,能有效減輕憂鬱症狀,不過也比較有可能因為相關的治療副作用,而中止服藥。...
View Article與審稿者互動,有哪些事情該注意?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相關文章:[快訊] 蔡昇翰與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腎臟下端結石治療方式比較之統合分析,獲 Medicine 刊登!...
View Article見林不見樹,事實上每棵樹都別有洞天。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對於利他能於中低智能過動症患者的效果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很多研究人員都聽過這樣一句話「你要做研究就要直接做大題目,做熱門題目,那些小眾題目都不要放在眼裡」!坦白說,這句話的確是有它重要的地方,而且也是研究者獲得重大突破或找到人生價值的一個契機。...
View Article要如何知道,什麼是可接受的分組?
作者:元景耳鼻喉科神經科診所 曾秉濤 醫師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停經轉換期與之後的婦女,使用抗憂鬱劑效果之統合分析,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誠如另外一篇心得提到的,統合分析研究過程中,最吸引人也是最容易掉入陷阱的地方就是「分組分析」。...
View Article2021 / 1 / 10(日)報名額滿
非常感謝各位朋友的支持,2021 / 1 / 10(日)《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已全數額滿。 如果您對我們的各種工作坊和活動有興趣,歡迎追蹤新思惟國際,掌握最新訊息。 追蹤訂閱 很感謝各位的肯定,新思惟團隊將繼續努力,提供給您優質有效的學習體驗。 若您有其他問題,請來信 innovarad.inc@gmail.com 廖婉君小姐。 謝謝。 新思惟國際 全體團隊 敬上2020/12/26...
View Article[快訊] 蘇祐立醫師團隊,關於轉移泌尿上皮癌並為末期腎病變的患者,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之安全性與有效性研究,獲 Frontiers in Oncology...
文章介紹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常被使用在轉移泌尿上皮癌的治療,不過對於合併疑難雜症如末期腎病變的患者,其治療安全性與效果並不確定,蘇醫師團隊,預計回顧自己醫院體系的治療經驗,並做整理與比較。 研究收入了 2016 到 2019 年共 129 位轉移泌尿上皮癌患者,其中 11 位為末期腎病變,經分析,發現這 11 位中有 7 位,其治療副作用較嚴重,達 high grade (≥...
View Article[快訊] 廖柏翔醫師團隊,關於 2015 八仙塵爆燒傷患者,之後產生血液感染之預測因子研究,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文章介紹 嚴重燒燙傷患者,之後很常併發感染症,但目前關於預測感染症的早期指標研究尚少,廖醫師團隊,預計藉由 2015 年八仙塵爆的患者做事後分析,看看有沒有方便且有效的指標,能預測之後產生的血液感染。 在 2015 年的八仙塵爆中,共造成 499 位燒燙傷患者,其中 35 位送到台北榮總治療,中位數燒燙傷體表面積為 54%。全數是年輕且並無其他健康疾病的族群。治療過程中,14...
View Article[快訊] 陳沂名醫師團隊,關於腹主動脈套膜支架感染,手術治療後的中期預後研究,獲 Surgical Infections 刊登!
文章介紹 腹主動脈瘤套膜支架手術,是目前很常見的治療,不過如果之後感染了,狀況會變得很棘手,標準的治療目前也沒有共識。其中一個做法是,拆除原本的腹主動脈套膜支架,並改以雙側腋下股動脈繞道術,提供下肢血液。陳沂名醫師團隊,預計報告他們使用這個手術的預後結果,供同行參考。 研究收入了 2006 到 2020 年共 31 位患者,平均追蹤 24 個月。扣除在手術中與術後 30 天內死亡的案例,共有...
View Article[快訊] 潘岳醫師團隊,關於 gamma/delta T 細胞增強化療藥物對膀胱癌細胞的毒性研究,獲 Anticancer Research 刊登!
文章介紹 Gamma/delta T 細胞,是 T 細胞的其中一種,由於辨識癌細胞的機制不同,被認為在癌症治療上可能有其角色。潘岳醫師團隊,預計在實驗室中,以膀胱癌細胞與化療藥物治療的模型,加入 gamma/delta T 細胞,觀察在藥物效果上是否會有改變。 結果發現,gamma/delta T 細胞,在劑量上升時,對膀胱癌細胞即有更高的毒殺效果。而在以 carboplatin...
View Article2021 / 1 / 10(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蔡孟格醫師、李侑津牙醫師
這個梯次的同學們,學習動機非常旺盛,且互動實作成績斐然,最後總共有 25 位同學上傳作品,而且都做得不錯。 一起來看看,那些差點得獎的數據圖,還有那些能夠調整的細節,一起學習。然後,一起欣賞得獎的兩位同學:蔡孟格醫師、李侑津牙醫師,他們的作品。 那些差點得獎的作品 當我們在處理畫面上的各種元素時,要考慮誰是主角,以及各種元素的適當平衡。目前來說,真正的主角「數據」點,稍微小了些,而...
View Article2021 / 1 / 10(日)課程滿意度與手寫回饋
本課程以發表為導向、實戰作核心,提供最佳的助力,無論是資深研究者,或者新進初學者,都能搬開研究路上的大石,突破學術困境。讓各位學術起飛更為順遂,是我們持續努力的目標! 這次報名的同學們,有以下特色: 老朋友佔 48%,新朋友佔...
View Article尋向當代燧人氏,照亮研究路上的自己。
作者:台北市立萬芳醫院 潘岳 醫師相關文章:[快訊] 潘岳醫師團隊,關於 gamma/delta T 細胞增強化療藥物對膀胱癌細胞的毒性研究,獲 Anticancer Research 刊登! 雖然這篇文章是基礎醫學論文,但是事實上,新思惟教我許多撰寫文章的技巧,都有派上用場。...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