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概念(2021-)
課程設計:蔡依橙醫師(華特巴頓最佳臨床研究獎得主) 從 2014 年開辦研究課程以來,新思惟的研究課程校友們,共發表了超過 2000 篇的 SCI 文章,我們陪著每一位校友,度過最困難的初學起步階段,讓名字出現在 PubMed 上,被全世界看見。...
View Article[快訊] 林涵宇醫師團隊,關於超音波量測舌根厚度與困難插管關係之研究,獲 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 刊登!
文章介紹 插管困難,對於麻醉科醫師來說是件很麻煩的事情,如果能夠事先知道,做好心理準備與相關應變,壓力會小很多。林醫師團隊,預計使用頦下超音波檢查,也就是探頭從下巴下方的軟組織向上看,量測相關的數值,看看是否能夠預測困難插管。所量測的數值,包括舌根的厚度,以及雙側舌動脈的距離。 研究在 2018 年收入了 41...
View Article[快訊] 曾秉彥、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使用非侵入性腦刺激協助肥胖患者減重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文章介紹 關於肥胖的原因,近年有研究發現,似乎與大腦內的獎勵機制 reward system,以及背外側前額葉之間的迴路有關。也有人嘗試使用非侵入性的腦刺激,作為減重的治療方法之一,不過目前尚無確切結論。 曾醫師團隊,預計使用網絡統合分析,將目前既有的資料做個整理,看看哪一種非侵入性腦刺激治療最好。 經過收入 8 個隨機對照研究後,發現高頻反覆經顱磁刺激,針對左側背外側前額葉,在降低 BMI...
View Article在不斷修正的投稿之路,堅持到登上 PubMed!
作者:台北慈濟醫院 麻醉部 林涵宇 醫師相關文章:[快訊] 林涵宇醫師團隊,關於超音波量測舌根厚度與困難插管關係之研究,獲 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 刊登!...
View Article[快訊]吳青陽醫師團隊,關於循環腫瘤細胞對癌症的診斷力研究,獲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刊登!
文章介紹 近年來,使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偵測早期癌症越來越普遍,而抽血檢驗循環腫瘤細胞也已經是臨床上很常使用的工具。如果合併影像發現,以及循環腫瘤細胞資料,能不能增加肺癌的預測能力呢?這是吳醫師團隊想要知道的。 於 2017 到 2018 年兩年間,收入 50...
View Article[快訊] 吳爵宏醫師團隊,關於腕隧道症候群注射葡萄糖水體積與預後之研究,獲 Diagnostics 刊登!
文章介紹 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療,其中一種方式,是以超音波導引,在正中神經旁注射 5% 的葡萄糖水,以改善疼痛症狀與活動度。不過,究竟應該注射多少體積的葡萄糖水,目前並沒有定論。吳爵宏醫師,預計使用之前所做的隨機對照研究資料,做事後分析。 在隨機對照研究中,患者分三組,分別為 14、14、17 人,注射了 1mL、2mL、4mL...
View Article[快訊] 張晉銓醫師團隊,關於 COVID-19 患者的嗅覺異常文獻回顧,獲 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文章介紹 COVID-19 疫情相當嚴重,早期的察覺、診斷、隔離,對於疫情控制來說很重要。不過由於 COVID-19 的症狀多數並不專一,其中比較特別的則是嗅覺異常與味覺異常,於是張醫師團隊預計就這個主題做個回顧,看看嗅覺異常跟味覺異常在文獻上的現況如何。 研究收入了至今為止,關於 COVID-19 與嗅覺、味覺異常的文章,發現盛行率有高有低,不過整體來說,暫時性、可逆的嗅覺味覺異常,的確是...
View Article[快訊] 葉大全醫師團隊,關於腸躁症患者後代之腸躁症與精神疾病風險之研究,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文章介紹 腸躁症 IBS 雖然是個腸胃道的功能性疾病,卻也與精神疾病有相關性。不過,這些狀況是否會傳到下一代,目前並沒有定論。葉大全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主題做資料分析。 藉由健保資料庫中的疾病資訊與去識別化的家族資訊,分析後發現,腸躁症患者的下一代,的確有比較高的風險罹患腸躁症 (OR=2.41)、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OR=1.33) 以及重度憂鬱症 MDD...
View Article[快訊] 蔡宗佑醫師團隊,關於口腔癌淋巴結的預後價值之統合分析,獲 The Laryngoscope 刊登!
文章介紹 口腔癌的患者,如果淋巴結腫大時,很有可能代表疾病已經沿著淋巴散播出去。而蔡醫師團隊想要知道,如果我們在口腔癌患者身上觀察到腫大的淋巴結,是不是真的代表預後比較差。 收入了 2009 到 2019 年的 11 篇研究後,累積的受試者數為 20607。統合後發現,較多的淋巴結腫大,的確跟較差的 over all survival、disease-specific...
View Article[快訊] 梁宗榮醫師團隊,關於經口氣管內管造成聲帶肉芽腫之個案報告,獲 BMC Anesthesiology 刊登!
文章介紹 經口腔甲狀腺切除術,因為從嘴巴進入的器械較多,加上患者需要插氣管內管,空間較為擁擠,通常會將經口氣管內管放到嘴角處,避免管路彼此碰撞。 不過,這種作法似乎會造成氣管內管對聲帶造成局部壓力,梁宗榮醫師團隊,最近遇到兩例,在順利將甲狀腺切除後,術後回診卻發現有聲音嘶啞現象的患者。...
View Article[快訊] 石承民醫師團隊,以前懸臂技術治療嚴重腰薦脊椎滑脫之研究,獲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刊登!
文章介紹 在腰薦脊椎滑脫的手術上,有前開跟後開兩種方式,前開的好處,是侵入性較小,也比較能恢復腰薦椎原有的角度,並能恢復椎間盤原本的高度。不過目前從前面開,多數都應用在清為的脊椎滑脫,對於嚴重脊椎滑脫者,並沒有太多的探討。 石承民醫師與其團隊,預計將他們過去 11 年,使用前開法處理嚴重腰薦脊椎滑脫的病人做整理,並順道介紹自己所用的前懸臂技術,然後呈現患者的預後。 研究收入了 2006 到...
View Article[快訊] 林俐伶醫師團隊,關於人工生殖培養皿遭精液細菌感染之個案報告,獲 Taiwanese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文章介紹 人工生殖技術所用的培養皿,雖然不常遭受微生物汙染,一但發生,就可能產生嚴重後果。林俐伶醫師團隊,回顧了 2006 到 2019 共 12 個案例,並做相關整理,希望提供給同行參考。 這 12 例,都是因為精液中帶有細菌,而且剛好都是人工生殖用培養皿的預防性抗生素無法抑制的菌種,在發現後,人工生殖計畫取消,其中 9 位丈夫接受了抗生素治療,也有九對夫妻轉而進行 ICSI...
View Article[快訊] 黃暉凱醫師受邀擔任 PLOS ONE 之 academic editor!
期刊介紹 PLOS ONE 是創刊於 2006 年的知名 open access 期刊,對傳統學術期刊營運模式所產生的衝擊,是這幾年學術界的討論焦點之一,譬如蔡校長部落格文章:「2016 年 impact factor 公布,那些大家關心的期刊,現在怎麼了?」 PLOS ONE 特性為網路原生、跨領域且全開放,對論文的 ethics 相當重視、對刊登品質亦有堅持。2019 年的 impact...
View Article[快訊] 蔡孟格醫師團隊,分享肝膿瘍併發腦出血之影像,獲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刊登!
文章介紹 作為內科醫師,蔡孟格醫師很擅長從一般的臨床工作中,找到令人意外且值得注意的臨床表現,並寫成個案或影像發表。這次他要介紹的,是一例侵入性克雷伯氏菌症候群,先以常見的肝膿瘍表現,後來影響到眼睛,甚至造成腦出血的案例。...
View Article[快訊] 許智維醫師團隊,關於血中鋰鹽濃度對躁症與鬱症預防效果不同之劑量反應統合分析,獲 Europea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文章介紹 鋰鹽是躁鬱症常使用的治療方式,不過臨床上會發現,鋰鹽對於躁症和鬱症發作的預防能力似乎不同,尤其在患者血中鋰鹽濃度不同的狀況下,也會有不同的反應。許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議題,做統合分析,並且觀察不同血中濃度鋰鹽,與躁症和鬱症的發作抑制效果。 研究收入了 6 篇隨機對照研究,並有 975...
View Article[快訊] 陳昭賢醫師團隊,關於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使用三藥物吸入與二藥物吸入預後之統合分析,獲 Life 刊登!
文章介紹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需要長期控制,常用藥物有三類,LABA、LAMA、ICS。為了患者方便使用,以提升服藥遵從性,在單一吸入器中,過去即有兩種藥物混合,以固定劑量給予。近年來,廠商們推出三種藥物混合的產品,不過因為這類產品往往只能給固定劑量,究竟在延長壽命、疾病控制與肺炎機率上,其表現如何,是陳醫師團隊預計用統合分析去回答的。 研究收入 6 篇隨機對照研究,三合一吸入者...
View Article[快訊]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 Psilocybin 的抗憂鬱效果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刊登!
文章介紹 Psilocybin 是魔幻蘑菇的主成分,過去曾被廣泛用於宗教與休閒領域,但接著便被多個國家視作禁止使用物質。近年來,對於其分子與特性的進一步認識,讓醫療界理解到其抗憂鬱的可能療效,逐漸又有更多醫用研究出現。曾醫師與其團隊,想對這個議題做個整理與總結,於是有此研究。 研究收入了 10 篇論文,統合發現 Psilocybin 對於憂鬱症狀的療效,SMD 為 -0.75 in day...
View Article[快訊] 吳靖農醫師團隊,關於使用動眼測試預測中央型前庭疾患之研究,獲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刊登!
文章介紹 在診斷暈眩上,常用的檢查是眼震影像動眼測試,不過,因為每個人判讀結果可能有些差異,所以在診斷中央型前庭疾患上就比較不那麼確定。吳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議題作分析,看看在那些患者,使用眼震影像動眼測試診斷中央型前庭疾患時,特別不準確。 研究收入了 103 位暈眩患者,做動眼測試與 MRI,兩個耳科醫師判讀動眼測試結果,三位神經科或神經放射科專家評估 MRI...
View Article[快訊] 梁宗榮醫師團隊,關於經口甲狀腺切除術的工作空間創建之回顧文獻,獲 Cancers 刊登!
文章介紹 梁宗榮醫師的專長,是內視鏡甲狀腺手術,其核心目的,就是要避免在甲狀腺上的皮膚,因為疤痕,而影響日後穿衣服的選擇。用內視鏡開甲狀腺,有很多不同的路徑可選,梁醫師針對這些領域,都曾發表過相關論文。 [快訊] 梁宗榮醫師團隊,在經口腔甲狀腺切除的技術創新,獲 World Journal of Surgery刊登![快訊] 梁宗榮醫師團隊用 X...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