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柯玉潔醫師團隊,使用深度學習偵測青光眼性視神經萎縮之研究,獲 PLOS ONE 刊登!
文章介紹 青光眼造成的視神經萎縮,由於早期沒症狀,但太晚發現又會造成失明,是臨床上的一大問題。如果眼底攝影的影像能用電腦篩選判讀,對於早期發現這類的患者,會有幫助,於是柯玉潔醫師團隊,預計用有限的影像,配合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的一個分支),嘗試建立一個有效的通用設計。 研究使用了來自台北榮總共 944 張眼底攝影影像,並記錄患者資料與臨床特徵,接著以卷積神經網絡(convolutional...
View Article[快訊] 葉長青醫師團隊,對北台灣孕婦的碘營養狀態研究,獲 PLOS ONE 刊登!
文章介紹 孕婦一向被認為是最可能缺乏碘的族群,而足夠的碘,對於胎兒與嬰兒的腦部發育非常重要。臺灣在 2013 年的營養調查中發現,15-44 歲的(非懷孕)生育年齡女性,其尿液中的碘濃度為 124 μg/L,屬於生活足夠,但如果要懷孕的話卻不足的狀態。葉長青醫師團隊,很好奇臺灣實際懷孕婦女的碘攝取狀況,於是作了本研究。 研究以臺北榮總為主,於 2018 年 1 到 10...
View Article[快訊] 李宛珊醫師團隊,關於 EREG 表現對直腸癌患者預後之研究,獲 Oncology 刊登!
文章介紹 部分的直腸癌患者,一開始發現就已經有局部侵犯,目前的主流療法,是合併放射線治療與化學治療,先將腫瘤縮小,並降低癌症分期後,再開刀,稱為 neoadjuvant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CRT)。 李宛珊醫師團隊,希望找出和預後有關的生物標記,日後遇到這類患者,能在治療前,大致得知患者的可能預後。 經由文獻,鎖定了 epiregulin...
View Article[快訊] 郭亮增醫師團隊,關於 50 歲以上患者是否適合前十字韌帶重建之統合分析,獲 Orthopaedic Journal of Sports...
文章介紹 目前對於中年以上患者,在前十字韌帶受傷後,是否應該接受重建,仍有爭議。若是重建,對於患者膝蓋的穩定度,避免半月板與韌帶受傷,會有幫助。但過去的研究多為年輕患者,在 50 歲以上族群是否依然合適,並無定論。 郭亮增醫師團隊,預計用統合分析的研究方式,回答這個問題。 經文獻搜尋,收入了 4 篇回溯性研究,共有 287 位患者,包括 129 位 50 歲以上,以及 158 位 49...
View Article[快訊] 黃郁心醫師團隊,關於臺灣高中生的菸酒使用研究,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文章介紹 抽菸與喝酒是青少年最常見的物質使用與濫用(substance use and misuse; SUM),黃郁心醫師團隊,預計分析臺灣高中生的菸酒 SUM 情形,與相關的精神社會因素。 由 14 所高中收集來的 5879 位參與者問卷資料分析,其中 56.7% 為女性,抽菸比例為 3.84%、危險性飲酒為...
View Article[快訊] 鄭國良醫師團隊,關於軟組織癒合在臺面改變與臺面匹配的比較研究,獲 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刊登!
文章介紹 植牙的植體與支臺柱轉接區,可能有微小運動與細菌滋生,在設計上有兩種想法,一種是將植體與支臺柱邊緣作順,也就是 platform-matching (PM) 的作法,另一種是將縫隙移到內側,減少該處移動與細菌滋生時,對骨質生成的負面影響,稱作 platform-switching (PS)。 PS...
View Article[快訊] 郭亮增醫師團隊,關於不同位置排球選手的肩膀等動收縮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文章介紹 專業運動員的訓練,需要科學化的量測與課表設計。以排球選手來說,不同的位置可能常動用到不同的肌群,而有各自需要補強的部分。郭亮增醫師團隊,預計使用等速測力機器,去研究排球選手的等動收縮力,以偵測各種位置的排球選手的肌肉力量狀況。 研究收入 49 位職業排球選手,並量測肩膀外轉與內轉肌群的力量,外轉動作 ER 類似攔網,內轉動作 IR 類似殺球。...
View Article[快訊] 李威成醫師團隊,關於上顎擴張或牽引後之咽部氣道改變之統合分析,獲 Orthodontics & Craniofacial Research 刊登!
文章介紹 在齒顎矯正領域,快速上顎擴張(rapid maxillary expansion; RME)與使用牽引器做上顎牽引(facemask; FM)都是常見的治療。不過,究竟治療過後,對於呼吸道的改變如何,目前有許多結果略有不同的研究,李威成醫師團隊預計做個統合分析,將這個領域的成果做個總結。 研究收入了 9 篇有對照組且追蹤超過 6 個月的研究,並包括 2D 與 3D...
View Article[快訊] 李威成醫師團隊,關於牙周病與肺功能的相關性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刊登!
文章介紹 牙周病患者,由於長期慢性的牙周發炎,目前已有許多研究發現,可能會與其他系統性發炎疾病相關,也包括肺功能的下降。為了瞭解牙周病患者的肺功能狀態,李威成醫師團隊,使用 CDC 公開的 NHANES III 資料,做相關性分析。 研究收入了 10645 位患者,結果發現,牙周病越嚴重的患者,其 FEV1、FVC、FEV1/FVC 都會越差,也會有越高的比例,罹患阻塞性與限制性肺功能異常。...
View Article[快訊] 黃志生醫師團隊,關於抽菸的大腸癌患者,CEA 是否仍有預後意義之研究,獲 PLOS ONE 刊登!
文章介紹 在大腸癌的患者,手術前後的抽血 CEA 數值,與患者的預後有明顯的相關。如果手術後的 CEA 依然升高,往往預後不好。不過,因為抽菸族群的 CEA 本來就偏高,在抽菸又接受大腸癌手術的患者族群,CEA 是否仍是一個準確的指標,是有疑問的。黃志生醫師團隊,預計針對這個主題,做回溯性的分析。 回溯研究 2010 到 2017 共 273 位患者,大腸癌接受手術的資料,分成三組,手術前後...
View Article[快訊]蔡明劭醫師團隊,分享甲狀舌管脂肪瘤之個案,獲 Medicine 刊登!
文章介紹 塵封 10 年的個案,有機會重生嗎?有的!以下是蔡明劭醫師在刊登後,所分享的內容。 這篇我拖了 10 年沒有投稿的 case report,在去年上完《圖與圖說工作坊》之後,立刻重新整理圖片並投稿。 雖然10年前的照片解析度不是很好,但依照新思惟的圖片處理與標示訣竅,還是能很清楚地凸顯重點。也依照課堂上校長的建議,投個 Medicine 試試手氣,果然一擊成功! 非常開心這塵封...
View Article[快訊] 林孟緯物理治療師團隊,研究多發性硬化對動態步態穩定度之影響,獲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刊登!
文章介紹 對於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來說,跌倒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可能導致骨折、重傷甚至死亡。過去的研究指出,動態步態穩定度,是跌倒的主要危險因子。如果想要知道怎麼預防跌倒,就必須了解多發性硬化症究竟是在那些細節上,影響動態步態穩定度的。於是林孟緯物理治療師參與的團隊,預計就這個主題做深入研究與分析。 研究收入了 20 位成年多發性硬化患者,並以 25...
View Article[快訊] 程羽嬿醫師團隊,以 iStent 作為單一手術治療開放性青光眼的統合分析,獲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刊登!
文章介紹 青光眼的分類中,隅角開放性青光眼是最常見的,第一線治療是用眼藥水降眼內壓,當藥物治療不佳,或有嚴重副作用時,則可考慮手術。 過去數十年,小樑切開術曾為主流,但之後產生的纖維化疤痕仍可能阻礙房水流動,導致復發。近年開始流行微創青光眼手術 microinvasive glaucoma surgery (MIGS),盡量減少手術範圍,避免纖維化疤痕形成,其中,置放 iStent...
View Article[快訊] 羅盛典醫師團隊,低劑量阿斯匹靈對晚期鼻咽癌延長存活之研究,獲 Cancers 刊登!
文章介紹 阿斯匹靈的使用,在許多癌症的研究,都被證明與較高的存活率有關。羅盛典醫師團隊,想知道在鼻咽癌上是不是也有相同現象,於是開啟了本研究。 研究使用長庚醫院過去 10 年的資料做分析,共收入 565 位鼻咽癌患者,並以 1:4 的比例,對阿斯匹靈使用者與無使用者,做傾向評分匹配。存活分析發現,整體死亡率與疾病死亡率,在使用阿斯匹靈超過 180...
View Article[快訊] 陳韋翔醫師團隊,關於心臟衰竭患者,phenylalanine 濃度可預測死亡之研究,獲 ESC Heart Failure 刊登!
文章介紹 過去的研究發現,升高的血中苯丙胺酸 phenylalanine 濃度,與心血管不良預後有關。本研究預計以心臟衰竭患者為目標族群,觀察 phenylalanine 是否也與死亡相關,以及其預測能力是否獨立於其他發炎與免疫細胞激素。 研究收入了 152 個受試者,115 為心臟衰竭住院者,37...
View Article[快訊] 莊介森醫師團隊,關於糖尿病藥物治療帕金森氏症的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文章介紹 臨床與流行病學的資料已經發現,老人家最常見的兩個疾病:第二型糖尿病與帕金森氏症,彼此之間似乎有關連。這些研究認為,治療糖尿病時,可能會順帶調控帕金森氏症的相關病生理,使得患者的運動與非運動功能均有進步。莊介森醫師團隊,預計根據這個主題,回顧相關的研究,並做統合分析。 經過搜尋,共收入了 3 篇研究,統合之後發現,exenatide...
View Article[快訊] 馬瑄孝醫師團隊,關於外傷性髖關節骨折脫臼之長期預後研究,獲 Journal of the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文章介紹 外傷造成的髖關節骨折與脫臼,預後可能良好也可能不好,不過目前對於長期預後的分析研究尚少。馬瑄孝醫師團隊,預計設計一個回顧型研究,統計預後狀況,並發現可能的預後因子。 研究回顧了 2001 到 2016 年,共計 38 位外傷造成的髖關節骨折與脫臼患者,所有的患者診斷都有 X 光或 CT 確認,並在 6 小時內完成脫臼復位。分析發現,9...
View Article[快訊] 陳柏成醫師團隊,以超音波彈性造影評估肩旋轉肌腱撕裂的可修復性之臨床試驗計畫,獲 Medicine 刊登!
文章介紹 肩旋轉肌腱撕裂,若範圍較大,是必須手術修復的。不過,開進去之後,到底能不能修復,跟周邊組織的狀況有關,如果肌肉萎縮,或脂肪浸潤多,手術醫師可能會判定為無法手術修復。如果手術前能夠得知患者的組織狀況,減少不必要的探查,對於溝通與患者期待,會比較好處理。 過去,MRI...
View Article[快訊] 王建智醫師團隊,關於 COVID-19 患者疼痛控制之物理治療與復健建議的回顧文章,獲 Journal of the Chinese...
文章介紹 在 COVID-19 疫情期間,世界各國都經歷了程度不等的社交距離保持,甚至封城,醫療院所的可近性也下降,對於骨骼肌肉系統疼痛的患者,過去能很容易地看到門診、做到物理治療或復健,現在都變得困難。在疫情之下,這類骨骼肌肉疼痛的患者該怎麼辦呢?王建智醫師團隊,根據各種可能的症狀以及醫療資源做分析,寫成回顧文章,供世界各醫療團隊參考。 除了原本就可能有的慢性疼痛,COVID-19...
View Article[快訊] 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耳鳴患者接受非侵入性腦部刺激介入,其效益與安全性之網絡統合分析,獲 JAMA Otolaryngology – Head &...
文章介紹 在總人口中,約有 10-25% 的人,有耳鳴的問題。而嚴重且長期的耳鳴,可能造成許多神經與精神上的問題。傳統的耳鳴治療,效果差強人意,近年新發展的非侵入性腦部刺激(NIBS: noninvasive brain stimulation),藉由改變大腦皮質的功能,曾被報告過可以降低耳鳴的程度,不過目前尚未有總結性的統合分析,曾秉濤醫師團隊,預計就這個主題做探索。 研究收入了 32...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