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 6 / 24(日)課程滿意度與手寫回饋
本課程以發表為導向、實戰作核心,提供最佳的助力,無論是資深研究者,或者新進初學者,都能搬開研究路上的大石,突破學術困境。讓各位學術起飛更為順遂,是我們持續努力的目標! 這次報名的同學們,有以下特色: 過往學員以主治醫師為最大宗,而本梯次住院醫師佔 42%,主治醫師 36%,醫療相關行業人員佔...
View Article2018 / 6 / 24(日)「統計製圖大賽」得獎作品:廖英蘭博士、匿名
「匿名」得獎,還有這樣的?為什麼匿名還能得獎?為什麼得到很棒的榮譽,他卻想要匿名呢? 同樣的,我們先介紹「那些還能改進的地方」,接著是廖英蘭博士的傑出作品說明,然後將介紹這位匿名者的故事。 那些還能改進的地方 這張絕大多數部分都相當不錯,只有右下的最下頭一個粉紅圓點,被文字方塊遮掉了一半。這樣的狀況,如果你的稿件文字與圖片其他部分都很棒,reviewer...
View Article用 PubMed 紀錄重大的意外事件!
作者:馬偕醫院 麻醉科 林盈均 醫師相關文章: [快訊] 林盈均醫師參與團隊探討燒燙傷背景疼痛控制的止痛藥消耗量相關研究,獲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刊登! 工作上,意料之外的挑戰! 時間回到 2015 年 6 月 27...
View Article[快訊] 程羽嬿醫師參與團隊探討青光眼的抑鬱風險之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BMC Ophthalmology 刊登!
文章介紹 青光眼(glaucoma)是造成不可逆視力喪失的最常見原因,對失明的焦慮是青光眼患者罹患抑鬱症狀(depression)的可能原因之一,因此文獻上已有文章探討青光眼族群的抑鬱盛行率較高等相關議題。 過往研究青光眼與抑鬱主題的文獻,納入個案多來自醫院而有個案數偏少的限制,因此作者團隊嘗試使用台灣的健保資料庫進行研究,為此領域增添更多資訊。 統計結果顯示青光眼患者的...
View Article研究是我人生的註腳!
作者:台中榮民總醫院 眼科 程羽嬿 醫師相關文章:[快訊] 程羽嬿醫師參與團隊探討青光眼的抑鬱風險之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BMC Ophthalmology 刊登! 論文對我的意義 為什麼要一直寫、一直寫?因為今年搬來台中,要努力寫 paper 賺獎金、買豪宅。做研究是快樂的,雖然我還是買不起豪宅,但這些堆疊起來的論文,都是我人生的註腳。...
View Article[快訊] 郭亮增醫師參與團隊關於肩關節內視鏡手術是否在沖洗液中加入 epinephrine 的統合分析,獲 International...
文章介紹 傳統肩關節手術為了達到良好視野,需打開多層肌腱與關節囊,難免對軟組織有較大傷害。近年來手術傷口較小的肩關節內視鏡手術(arthroscopic shoulder surgery)能處理的術式越來越多,普及率也逐漸增加。 同樣地,手術視野的清晰度亦是肩關節內視鏡手術安全性與預後的重要因素之一。影響手術視野的最常見因素為組織出血,而增加手術視野清晰度的方法包含 thermal...
View Article2018 / 6 / 24(日)課程照片記錄
「統計教學設計有效率,課程讓人對研究又重新燃起熱情。」 從 editor 到 reviewer,再到 revision,層層關卡。投稿的重點、成敗的關鍵,該如何趨吉避凶?而無資源的年輕研究者,研究該如何起步?課程中,由國際期刊 editor 與資深 reviewer 分享細節,並給予最全面、最系統性的投稿建議。 「非常害怕統計跟 Excel...
View Article學習致勝模式,更有勇氣邁步前進!
作者:基隆長庚醫院 心臟內科 陳韋翔 醫師 早已經期待進入新思惟的殿堂,這次終於搶到名額! 完美的細節,賦予美好的體驗。 全程聽課,中午實作到最後結尾,我的心跳一直維持比平常多 10 下的狀況,仿若第一次與心儀的女孩談心聊天。回家的路上,我仍叨叨不休地與太太訴說自己今天的收穫,興奮的感覺久久無法平復。 從課前...
View Article讓你有能力,推倒心中的統計高牆!
作者:成大醫院 陳柏帆 醫師 參加過研究活動,仍是不得要領。 待在醫學中心,身為年輕主治醫師,平常有的是忙不完的臨床工作,又時時被要求有論文表現、研究發表,不管服務做得多努力,沒有一定的研究產值,始終是致命傷。...
View Article向高手取經,超實戰的課程。
作者:台中榮總 陳韋辰 醫師 猶記得當初報考醫學院的時候,那時高中的熱血志向,就是希望能夠在有生之年幫助不治之症的進展。雖然有這樣的想法,但其實懵懵懂懂的大一學生,還不知道研究到底是什麼。 第一次接觸研究,是醫學院大二升大三暑假參加國科會計畫,從原本體外動物實驗的結果進到動物實驗。當時,由老師學長姐帶著 Lab meeting、養細胞、做...
View Article走入迷宮前,不先拿一本地圖嗎?
作者:匿名 能站在巨人肩膀上學習,非常吸引人。 從新思惟網路講堂的時期,就一直在關注新思惟的動態。這些年來,課程的推陳出新、校友的好成績,以及遇到上完課的學長姊,總笑咪咪地以「很可怕,很厲害」來評價課程(可怕為雙關之意,既修飾厲害,也修飾學費),真的是非常吸引人。...
View Article讓初學者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發展
作者:急診醫學部 彭勁翰 醫師 6/24 當天一大早,就懷著朝聖的心,驅車前往台大。而在進入會場時,親切的工作人員立刻前來招呼,同時協助處理電腦與網路等瑣碎的事情,讓我可以很快進入戰(學)鬥(習)狀況,果然如同傳言一般,新思惟的工作人員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也讓我對接下來的課程更充滿期待。...
View Article物超所值的課程,我願意推薦身邊的朋友參加!
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牙科部 楊臻繹 醫師 在大醫院工作,幾年就來一次的評鑑,總是會被要求,需要有一定數量研究計畫或是期刊投稿。雖然科內的研究風氣並不盛行,住院醫師時期沒人教過也沒寫過研究計畫,頂多就是投稿學會的中文病例報告,或是在學術會議時貼貼海報。 心中只會覺得寫論文做研究好難,真佩服名字可以刊在 SCI 上的人!不過每次評鑑就被盯,還是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機會,可以做點簡單上手的東西。...
View Article放下艱深的理論,統計,用對方法就行。
作者:匿名 新思惟 從學生時代慕名至今,以往聽聞許多優秀的師長、學長姊都是系出此名門。 醫院裡,不斷的被明示暗示要好好寫 paper 做研究,然而,對於如何起步,卻始終在一片迷霧中。在無數次對著「額滿」嘆息後下定決心,第一次參加新思惟的課程,《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 而從課前與主辦單位的 email 來往,包括課程內容、交通、指定論文、軟體、課前問答皆能看出對於所有細節的用心。...
View Article最難得的,是有人願意將經驗傳承。
作者:台中榮總 神經醫學中心 林念穎 醫師 這是我第一次上新思惟的課,會花大錢來上課最主要原因,是因爲慕名而來。台中榮總的同事,老愛分享其他人上了蔡校長的課後,Facebook 上的心得,讓人覺得這課有多厲害。 聽了四五年沒有想要報名,因爲覺得會來上課的人應該就是對研究 /...
View Article不管有沒有發表經驗,都有值得學習之處。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 影像診療部 黃怡璇 醫學物理師 研究和寫作能力,是我想趕快補足的! 我的工作年資不算短,但是從幾年前轉到醫學中心工作,才因為工作需求,開始接觸研究領域。 即使在醫院工作,但因為我不是醫師,做的研究較偏向於基礎研究。研究的路上,多是靠自已的摸索及學校老師的指導,雖然不乏研究資源,然而發表的過程卻不是那麼順利。這也讓我認知到,自己在研究及寫作能力上,有非常多的不足。...
View Article為什麼來上課,而不是去歐洲玩?
作者:核能研究所 保健物理組 廖英蘭 副工程師 記得好久好久好久以前,小小研究生時期,某個週末假日早上,在中國醫藥大學的會議室,第一次聽到當時還是蔡「醫師」的演講,分享他以放射線診斷學應用在小兒電腦斷層檢查的相關主題。 其實我已經忘記他說啥了,大概還有印象是顯影劑施打策略方法,唯一記得好清楚的是「孫燕姿與郭采潔」(大誤...
View Article[快訊] 黃暉凱醫師參與團隊探討甲狀腺機能低下症全因死亡率相關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文章介紹 甲狀腺機能低下症(hypothyroidism)會引起疲倦、怕冷、知覺異常等症狀,文獻顯示與其相關之共病症(comorbidities)有糖尿病與自體免疫疾病,也有研究發現甲狀腺機能低下患者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有鑑於目前對於甲狀腺機能低下的全因死亡率(all-cause...
View Article[快訊] 曾秉濤醫師針對睡眠中週期性肢體抽動與心血管疾病進行統合分析之研究,獲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刊登!
文章介紹 睡眠中週期性肢體抽動(PLMS; periodic limb movement in sleep)是指睡眠中踝部出現快速 dorsiflexion、大拇趾外展等狀況,會影響睡眠品質、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與死亡率。 此篇統合分析論文為曾秉濤醫師團隊關於 PLMS 之系列研究,本研究中作者團隊針對 PLMS 的心臟相關共病症進行系統性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 PLMS...
View Article[快訊] 黃暉凱醫師參與團隊探討 statin 與中風後骨折風險的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文章介紹 中風後因肢體無力、協調性變差容易發生跌倒意外,若再合併骨質疏鬆則骨折風險更是高於一般族群。中風後骨折會使生活品質惡化,各種合併症與死亡風險亦同步上升,徒增社會經濟與照護系統的壓力。 Statin 類藥物常被用於降低血中膽固醇濃度,以減少心血管疾病與中風機會。近期研究則發現服用 statin 顯著相關於骨密度增加與骨折風險的降低。...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