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的勇氣與成果
作者: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 曾秉濤 醫師相關文章:[快訊] 曾秉濤醫師關於思覺失調症與骨密度之統合分析文章,獲 Medicine 刊登! 新思惟的課程為我開了一扇窗 請參閱前情提要:「課程後的數小時,立刻將累積已久的...
View Article[快訊] 陳一心醫師關於雌激素補充療法對年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之中風風險研究,獲 PLOS ONE 刊登!
文章介紹 雌激素補充療法 (ERT; 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與中風的關係,在許多文章探討後尚無統一意見,有些認為會增加危險、有些則認為會降低危險或無任何作用。因為糖尿病是中風的獨立危險因子,基於倫理考量下,要用臨床試驗來研究 ERT 能否降低糖尿病患的中風風險,在沒有更明確的無害證據前,自然機會不大。...
View Article2015 / 12 / 27 (日)「醫學影像大賽」得獎作品
這次「醫學影像大賽」,第一輪入圍者多,單張傑出者眾,最後是以「套圖完成度」,選擇「臨摹王」與「自選主題王」各一位獲獎。 楊皓雯醫師 楊皓雯醫師的整套互動實作圖,非常完整,讓他勝過其他「一樣上傳整套圖」的參賽者,其幾個細節,說明如下。 Figure 1b,是整套圖裡頭最難處理的,因為患者胖,實際上 chest X-ray lateral view 中,Amplatzer...
View Article2015 / 12 / 27 (日) 課程滿意度與手寫回饋
這次報名的同學們,有以下特色: 主治醫師佔 68.8%,住院醫師佔 25%,醫療相關人士 3.1%,教育業人士 3.1%。主治醫師的人數和比例都創下開班以來的新高。 50% 的同學,有 SCI 文章發表,其中兩位同學多達 8 篇。 本班的老朋友更是大爆發,71.8%,如何讓老朋友與新朋友,都能快速融入新思惟節奏,是團隊的工作重心。 非常榮幸的,課後匿名問卷調查,全部都在 4.8...
View Article精彩的寫作小世界,研究大格局。
作者:馬偕醫院 胸腔內科 湯硯翔 醫師 看來以後不是只有在婚禮上可以遇到老同學,在新思惟也可以開同學會了。 幾次上課下來,在打開共享 Dropbox 時跳出熟識的名字變得越來越多,看來開同學會這一天真的不遠!平常大家四散在各地,是什麼能讓我們在珍貴的星期日聚集在一起,從早上到下午如此勤奮認真的聽講?我想應該是我們都很需要...
View Article這是一場含金量爭霸戰
作者:匿名 冬至過後忽然變涼的天,在小雨的周日清晨有點寒冷。到底在學術研究寫 paper 這條路上,哪裡才是我的歸宿,何時才能走出一片天被人看見,很茫然。有心,但無力;成功的路,覺得好遠。 「人客啊!甘喜佳對某?」回過神來,已經停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的門口,付給小黃司機 120,連忙下車。 原來強者也有過去 一開始的課程,在教室不潮溼,格外清新的空氣下展開。校長以自身的 paper...
View Article種出屬於自己的學術之樹
作者:陽光醫院 精神科 張俊鴻 醫師 講者具有豐富的投稿與審稿經驗 這堂課一開始蔡校長點出三大重點:避免常見錯誤、專業圖片處理、攻防應對之道。吳昭慶醫師用大量具體實例,精準解析摘要、引言、結論、討論四大架構的寫法,並用審稿者的角度審視這四大架構的重點。 發將近 80...
View Article站出來,是所有課程的精神核心。
作者:馬偕醫院 胸腔內科 郭冠志 醫師 從今年四月的《新思惟論壇:跨界》,開始接觸了新思惟。如今,加上今天的課程,拿到了四個馬克杯,在眾多強者中,大概還算是新手。回顧這半年多來接觸的課程(仁編按:郭醫師這半年來,有心得發表的,包括《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青年醫學研究論壇 2015》)以及 Facebook 專頁,可以用三個字涵蓋所有的課程精神:站出來。...
View Article消化心法,發表自已的蓋世神功。
作者:台北榮總 郭昭宏 醫師 外科醫師,為什麼要會寫 paper? 在開刀房裡,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病人的生命取決於一個外科醫師所受的歷練及經驗,似乎不會因寫出高 impact factor 的論文而提高病人存活率?武俠小說裡的大俠,不都是靠不斷的累積經驗,才成為一代宗師,有每天寫武林秘笈就可以成為武林盟主的嗎? 對於選擇走外科的我,不斷精進自己的技巧,不斷累積自己的實力,是我原本所以為的。...
View Article登上 PubMed 的第一步由這裡開始
作者:台大醫院 牙科 王宣方 醫師 與新思惟的第二次接觸 與新思惟的第一次接觸,是在《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課程內容讓我大為驚豔,也顛覆我一直以來對醫學簡報的認識,以致於剛上完課,有段時間大腦一直在處理認知上的衝突,不知道到底應該怎麼做 slide 比較好! 後來,課後不久學會上就有個 presentation 的機會,在自己重新嘗試過後,果然獲得還不錯的反應。 手滑報名戰勝一切...
View Article教你用原力寫 paper,更教你完美操控原力!
作者:台北榮總 玉里分院 復健科 王建智 醫師 在挫折時,看到了一道光。 在之前的老師指導下,幸運地成功投了一篇第一作者的文章,很自信的覺得,投稿應該是一片坦途了,因此第二篇在完全沒人幫忙的情況下,想靠一己之力來投。沒想到,在投稿時遇到了大挫折。 因為自認題材新穎,因此從最高分的期刊,一直投到 3 分多的期刊,但結果都是在 editor...
View ArticleBreaking medicine NEWS. 嗶!太犯規了!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 內科部 張哲慈 醫師 醫學教育「新」勢力 【臥底記者,台北/公館報導】 近兩三年來,醫學教育發生重大變革,各大醫院醫師不再僅滿足於門診爆量,轉而尋求提升自己躋身國際舞台的實質能力!...
View Article2015 / 12 / 27 (日) 課程照片記錄
研究是一段漫長且孤獨的道路,其中需要經歷獨自構思、實作、發現問題、苦求不得、最後終於解決問題的循環,而新思惟《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想要幫助更多不管是剛開始起步的論文發表初心者、或是已經有許多發表論文經驗的進階者,能更快速、有效率的拿到論文發表的敲門磚,順利進入 PubMed 的殿堂。 《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是 2015...
View Article[快訊] 李孟如醫師關於無機抗菌之動物實驗研究,獲 Nanomedicine: Nanotechnology, Biology, and Medicine...
文章介紹 石墨烯 (graphene) 是由碳原子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目前是世上最薄、卻也是最堅硬、電阻率最小的奈米材料,導熱系數高達 5300 W/m·K。還原氧化石墨烯 (rGO; reduced graphene oxide) 是指經過一定程度還原的氧化石墨烯 (GO),由於還原的不徹底,會在其表面殘留著部分含氧官能團。...
View Article[快訊] 吳青陽醫師關於膿胸與主動脈瘤的關係之健保資料庫世代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文章介紹 膿胸 (PE;pleural empyema) 通常是指在肋膜腔內有膿或細菌感染,臨床症狀可能演變為壞死、胸瘻管或敗血症。PE 病患即使在積極治療下,死亡率仍高達 20%。 主動脈瘤 (AA;aortic aneurysm),為主動脈發生病理性的不正常擴大,常見的致病機轉為粥狀動脈硬化、主動脈剝離、創傷、感染等;文獻上已確認的危險因子有吸煙、高血壓、年齡、以及高血脂。 感染性動脈瘤...
View Article[快訊] 吳青陽醫師關於中央靜脈導管之尖端置放位置的研究,獲 Medicine 刊登!
文章介紹 注射座 (intravenous port) 和中央靜脈導管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尖端 (tip) 在上腔靜脈內的位置非常重要,放太淺容易移位並造成後續各種問題,放太深可能會有心律不整、心臟受損、或穿破血管的風險。 文獻上雖有許多相關指引 (guideline) 可供參考,但彼此間並無共識。更重要的是,這些指引建議的 tip 位置,都是基於術後的胸部...
View Article從 1 到 2 的歷程
作者:衛福部桃園醫院 泌尿科 柳瑞明 醫師相關文章:[快訊] 柳瑞明醫師之基礎研究論文,獲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刊登! 從沙地種下果實 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從 1 到 2 的歷程。...
View Article[快訊] 周宛儀醫師之 Majocchi’s granuloma 個案報告,獲 Medicine 刊登!
文章介紹 Majocchi’s granuloma(馬約基氏肉芽腫)是皮膚被感染產生毛囊炎 (folliculitis) 後的毛囊周圍性肉芽腫,最常見的致病微生物為屬於真菌的紅色毛癬菌 (Trichophyton rubrum)。此病好發於有除腿毛習慣的年輕女性、因未知的皮膚黴菌感染而使用局部類固醇 (topical steroids) 的病患。 此外,TNF-alpha (tumor...
View Article[快訊] 藍振嘉醫師關於憂鬱與孤獨感之功能性磁振造影研究,獲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刊登!
文章介紹 憂鬱 (depression) 與孤獨感 (loneliness) 都是影響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負面因子,而且兩者間有交互影響之相關性。有人認為憂鬱症病人往往有強烈的孤獨感;反過來說,覺得孤獨的人較容易罹患憂鬱症。 憂鬱症狀 (depressive symptoms) 與孤獨感,兩者相關的腦部功能性聯結之變化 (brai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View Article[快訊] 石承民醫師關於 clavicle hook plate 之生物力學分析研究,獲 Artificial Organs 刊登!
文章介紹 鎖骨鉤桿骨板 (clavicle hook plate) 常用於肩鎖關節脫位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 需接受手術的案例中,因鎖骨鉤桿骨板具有獨特的彎曲鉤桿可提供牢靠的固定,而有較佳的預後、與良好的術後肩關節活動能力。 而文獻中鎖骨鉤桿骨板的可能併發症有:旋轉肌群受傷 (rotator cuff injury)、肩峰端骨溶解...
View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