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鄭群鈺醫師關於肺癌合併軟腦膜轉移的磁振造影特殊發現之個案報告,獲 Frontiers in Neurology 刊登!
文章介紹 癌症之軟腦膜轉移(leptomeningeal carcinomatosis)屬於少見併發症,非小細胞肺癌(NSCL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發生此併發症的機率約為 4%,磁振造影(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中的典型變化為 diffuse leptomeningeal enhancement。...
View Article[快訊] 陳建翰醫師探討單側腹股溝疝氣術後罹患對側疝氣危險因子之健保資料庫論文,獲 BMC Surgery 刊登!
文章介紹 單側腹股溝疝氣病患,之後再罹患另一側疝氣的狀況稱為 contralateral inguinal hernia (CIH),過往文獻統計 CIH 發生率約 10%、且可能需再安排手術治療。 初次手術時是否常規探查對側狀況(以避免可能的第二次手術),在文獻上仍有爭議。因為非必要手術有增加術後併發症之風險,而且 10% 發生率也增加了臨床決策的困難度。...
View Article2017 / 11 / 26 (日) 課程照片記錄
「讓我對臨床研究又重拾了信心,尤其是統計的部分,怎麼這麼 easy!」 初學者收案數往往不多,會用到的統計包括 Mann-Whitney U test、Wilcoxon signed-rank test、Kruskal-Wallis test、ROC curve analysis、Kaplan-Meier survival analysis...
View Article瞭解 editor 想法,增加論文接受率!
作者:牙易科技 黃茜渝 特助 擺脫濃濃菜鳥味 很開心有機會可以參加《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在這一天的課程中,每位講師講授的方式都非常幽默風趣,讓我們上了一整天的課程,也不覺得疲憊。每位講師都有他們不同的專長和經歷,很感謝講師們和我們分享自身經歷,毫不保留解答大家的問題,在每個講師不同經驗中,讓我學習到不少寶貴的知識。 對於要投搞的大家而言,我覺得了解 editor...
View Article實在、受用、啟發,新思惟。
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胸腔暨重症系 鄭文建 醫師 名副其實「新思惟」 連續三個月的密集上課:《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統合分析工作坊》、《醫學演講與生涯工作坊》、《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由蔡依橙校長領軍的新思惟老師群,確實給我們年輕一代上了一堂:「實在、受用、啟發,新思惟」的課程,真的是與團隊的名稱一模一樣。...
View Article學會投稿技巧與統計,不再失去考試機會。
作者:高雄榮總 屏東分院 外科部 蔡易臻 醫師 之前寫作都沒信心 過去在住院醫師期間曾經寫過論文,也是從老師們的資料庫開始做起,也碰到很多瓶頸,光是重新收集資料,完成資料庫不足的部份就花了很多時間。統計的部份也都不算是自己完成,經過很多辛苦時光才把半成品交出去,目前也大概躺在某個 reviewer 的文件堆中,目前也還沒 accept。讓我遲遲不敢再往下一篇前進。...
View Article一天學習可抵半學期研究所
作者:台中榮民總醫院 傳統醫學科 康玉典 醫師 傳統醫學在科學研究中的限制 發表論文對於傳統醫學來說,仍是極為重要。藉由科學方法,將臨床研究的觀察結果,發表於嚴謹的醫學期刊,可以使傳統醫學一點一滴的進步。 雖然,傳統醫學使用的診斷及治療方法,複雜且難以標準化,用標準化的科學方法研究,經常出現打臉的 療效不佳的結果。但在沒有更好的研究工具前,我們也只能硬著頭皮遵循現代的科學方法來做研究。...
View Article不僅學到寫作和統計,還有簡報與演講。
作者:亞東醫院 整形外科 張惇皓 醫師 同學、同事參加後展現學習成果 之前一直抱著猶豫的心情,想著要不要參加新思惟的課程,看著很多同學、同事們參加完後彷彿中邪般一報再報,而且果然展現了學習成果,在各種領域發光發熱,所以總想著有一天也要來朝拜。 課前問答的解答非常具體...
View Article找最好的學,寫出最好的文章。
作者:亞東醫院 急診部 邱璵宸 醫師 要花時間寫,就要寫到最好。 繼去年上了《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大為驚艷,就一直有留意新思惟系列課程。開始當住院醫師後,科內老師常常要我們幫忙寫一些文章。抱持著「既然要花時間寫,當然就要寫到最好」的心情,忍痛又刷了三萬塊上課。...
View Article花三萬贖回卡關的青春,無價。
作者:匿名 平時看似充滿資源,真相是…… 雖然不是第一次寫論文,但每一次面對全新主題、數據與統計模式時,心中還是充滿惶恐不安。每一次寫論文遇到卡關,想請教老闆,但老闆時間又是這麼有限,統計老師又總是遠在天邊…… 平時乍看充滿資源的醫院,環顧四週,竟然沒有辦法找到任何人幫忙…… 除了震撼與驚艷,其餘無話可說。 上完新思惟《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只有兩個感覺,一是震撼,一是驚艷。...
View Article為什麼念了研究所,還是不會寫論文?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 中醫部 針傷科 李科宏 主任 多數的教學,只是隔靴搔癢。 在醫院,主管們告訴你,醫院要求發 SCI 文章,但是他不會告訴你,文章要怎麼寫,才會被接受,就算他想告訴你,聽完就會發現,多是隔靴搔癢之談,即使親身舉例,也不確定這就是文章會被接受的黃金準則。 市面上很多教論文寫作的書,事實上就只是本「沒有工具功能的工具書」,內容乏味又不實用,就像 PubMed < 5...
View Article[快訊] 蔡明劭醫師參與團隊以健保資料庫進行長庚研究資料庫之特性分析研究,獲 Biomedical Journal 刊登!
文章介紹 蔡明劭醫師參與的這篇論文主要是探討長庚研究資料庫(CGRD; Chang Gung Research Database)所收錄病患的特徵、總體涵蓋率、個別疾病涵蓋率、疾病嚴重度與盛行率。長庚醫療體系服務量大,CGRD 資料來自於體系下的七家醫療院所、並已發表許多優質論文。 為了瞭解 CGRD...
View Article不要否定自己,你只缺一個好老師!
作者:匿名 寫不出論文被嘲諷 從進醫院實習開始,耳邊就一直有很多關愛的叮嚀,提醒大家寫 paper 做研究有多重要!聽到我耳朵都要長繭了,paper 就是生不出來啊!有誰不想快快寫出來?有時候還要被主治醫師揶揄一番,好像你很不努力似的,到底誰可以來教我怎麼釣魚?...
View Article[快訊] 雷偉德醫師探討益生菌或益菌生是否有助於增進流感疫苗效用之統合分析,獲 Drug Design, Development and Therapy 刊登!
文章介紹 雷醫師參與團隊曾以統合分析探討益生菌(probiotics)或益菌生(prebiotics)能否增進流感疫苗(influenza vaccination)的保護力,研究發現益生菌或益菌生能提升成人接種流感疫苗後的 immunogenicity(引發免疫功能的能力)。 本篇同時進行的系列研究則探討:益生菌或益菌生對於接種流感疫苗後的 antibody titer...
View Article[快訊] 蔡明劭醫師參與團隊關於單側聲帶痲痹後續的肺炎風險之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Otolaryngology – Head and Neck...
文章介紹 單側聲帶痲痹(UVFP; unilateral vocal fold paralysis)病患除了發音異常與吞嚥障礙問題,還可能會罹患吸入性肺炎。曾有文獻以纖維內視鏡檢查(fiberoptic endoscopic)進行吞嚥評估研究,驗證聲帶麻痺的確會增加肺炎發生之可能性。 關於 UVFP...
View Article我的學術發展之路,關於起步與策略建議。
作者:嘉義長庚醫院 耳鼻喉科 蔡明劭 醫師相關文章:[快訊] 蔡明劭醫師參與團隊關於表觀遺傳治療用於口腔癌之研究,獲 Oral Oncology 刊登! 課後成績 2015 年 7 月參加新思惟《臨床研究與發表工作坊》至今已兩年半,這段期間我的學術生涯發生了奇妙的變化。首先是卡關已久的論文刊出於 PeerJ,這是我人生第一篇 SCI 原創論文。...
View Article[快訊] 郭亮增醫師參與團隊關於傳明酸用於人工肩關節置換的統合分析,獲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刊登!
文章介紹 傳明酸(TXA; tranexamic acid、商品名 transamine)作為止血藥物,已被使用數十年。近年來被發現可減少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時的出血量與輸血量,並降低因輸血而產生的副作用(譬如過敏、免疫抑制、感染等)。 郭醫師於 2017 年即以 TXA 用於人工肩關節置換相關研究,獲得台灣實證醫學會優良海報競賽第一名。郭醫師參與團隊繼續在此領域深耕,以統合分析探討 TXA...
View Article[快訊] 張俊鴻醫師關於年長者中風後吞藥自殺風險之健保資料庫研究,獲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 刊登!
文章介紹 作者團隊針對中風後自殺議題進行文獻回顧,發現雖有 23 篇相關的觀察性研究,但是探討中風後長期自殺風險的論文相對稀少。因此作者團隊以健保資料庫進行相關主題的探勘,善用其量大、長期追蹤的優點。 吞藥自殺(SDO; suicidal drug overdose)是最常見的 non-violent suicide method,目前關於老年人中風後的 SDO 風險是否較高,目前尚不清楚。...
View Article[快訊] 馬佳蔓醫師以 correspondence 形式分享罕見個案之診斷經驗,獲 Journal der Deutschen...
文章介紹 常見變異型免疫缺陷疾病(CVID; 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患者的 B 淋巴細胞不能分化為可分泌免疫球蛋白(Ig; immunoglobulin)的漿細胞。此病患者容易反覆罹患呼吸系統或腸胃道感染,CVID 成人病患的罹癌風險、自體免疫疾病發生率也較高。 此外 CVID...
View Article[快訊] 吳爵宏醫師分享超音波診斷後骨間神經症候群之臨床經驗,獲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文章介紹 手臂的橈神經(radial nerve)在 radiocapitellar joint 附近分叉為後骨間神經(PIN; posterior interosseous nerve)與表淺支。後骨間神經症候群(PIN syndrome)即為 PIN 受壓迫導致手指伸肌虛弱。 關於 PIN syndrome,2017 年發表、包含十個案例的 case series...
View Article